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
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
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白话文翻译:
我对自己感到怜惜,楚地的旅客在秋天的思绪中悲伤,难以用丝桐的琴音来表达。
目光遥望,书信如鸿雁般断绝。在这平淡的江山中,落日映照着我。
不知道谁家传来的水调曲调声声都带着怨恨,黄叶在西风中飘舞。
罨画桥的东边,十二座玉楼显得更加空虚寂寞。
注释:
- 楚客:指来自楚国的人,象征着身在异乡的游子。
- 丝桐:指丝弦乐器,象征音乐的表达。
- 书鸿:鸿雁,古时常用作信使,象征着书信的断绝。
- 水调:水调歌,是一种古代的曲调。
- 罨画桥:一座桥名,暗指美丽而孤寂的景象。
- 玉楼:指楼阁,象征华丽却空荡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1126),字方回,号湘川,宋代著名词人,与李清照并称。贺铸的词风清丽婉约,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
《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身处动荡的时代,常常思念故乡,感慨时局,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蕴含了浓厚的秋意和离愁,作者以“自怜楚客”开篇,立即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通过对“丝桐”的提及,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焦虑,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思绪。接着以“目断书鸿”描绘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失落,鸿雁的断绝象征着书信的隔绝,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
“平淡江山落照中”展示了虽然风景依旧,却已无昔日的辉煌,落日的余晖映照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诗人通过“谁家水调声声怨”引出一种愁苦的曲调,黄叶随风飘舞,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悲凉。最后“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则象征着华美的事物背后的空虚,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仿佛在说即使身处美丽的环境中,内心的孤寂却无法逃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人的情感,传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富有深度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怜楚客悲秋思:游子在异乡,感到怜惜自己,内心充满了秋天的悲伤情绪。
- 难写丝桐:感叹无法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
- 目断书鸿:目光遥望,书信如鸿雁般失去联系,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平淡江山落照中:即使是平淡的江山,落日的余晖也让人感到无比惆怅。
- 谁家水调声声怨:不知哪家传来的曲调声声带着怨恨,渲染出一种忧伤的气氛。
- 黄叶西风:黄叶在西风中飘落,进一步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 罨画桥东:描绘出桥的美丽与孤寂,象征着内心的空虚。
- 十二玉楼空更空:华丽的楼阁因空虚而显得更加空旷,反映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书鸿”比喻书信,富有情感色彩。
- 拟人:如“水调声声怨”,使声音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意象,传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凋零与思念。
- 丝桐: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鸿雁:象征着书信与联系的断绝。
- 水调:象征着愁苦与离别。
- 黄叶:象征着衰败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贺铸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丝桐”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音乐与情感
C. 离别 -
“目断书鸿”中的“书鸿”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鸟类
C. 旅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在秋天的孤寂与思念,情感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虽以豪放著称,但也蕴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