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和须溪春寒)》
时间: 2025-01-08 00:1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酺(和须溪春寒) ——颜奎
唱古荼,新荷叶,谁向重帘深处。
东风三十六,向园林都过,余寒犹妒。
公子狐裘,佳人翠袖,怎见此时情否。
天上知音杳,怪参差律吕,世间多误。
记画扇题诗,单衣试酒,梦归泥絮。
嗟春如逆旅。送无路远涉前无渡。
回首住凌波亭馆,待月楼台,满身花气凝香雾。
度入南薰去。留燕伴不教迟暮。
但一点芳心苦。生怕摇落,分付荷房收贮。
晚妆又随过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场景和其中的情感。诗人一开始提到新生的荷叶,似乎是在追忆过去的时光。东风拂过园林,虽然春天已来,但依旧有些寒意未去。公子身穿狐裘,佳人则披着翠袖,诗人不禁思索此时的情感是否相互。随着春天的到来,知音却难觅,音律的参差让人感到世间的误解。回忆起曾经的欢聚,试酒作诗,梦中归到那泥土般的温暖。春天如同逆旅,难以远行,回首时却觉得凌波亭馆中月光皎洁,花香浓郁。最终,春风将我带走,燕子伴随却也不愿迟暮,只愿那一点芳心不被摇落,寄托在荷房中收贮。最后,妆容又随春雨而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荼:古老的茶,意指春日的饮品。
- 重帘:指厚重的窗帘,象征着内心的隐秘。
- 东风三十六:东风在春季的吹拂,三十六可能指气候的变化。
- 狐裘、翠袖:分别代表公子的奢华和佳人的美丽。
- 知音杳:知音难觅,形容情感的孤独。
- 泥絮:梦中的温暖与柔软,象征归宿感。
- 凌波亭馆:风景如画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荷房:指荷花的房间,象征着爱情与心思的寄托。
典故解析:
- “画扇题诗”意指文人之间的交流,常用以表达情感和才华。
- “逆旅”常用于比喻人生的旅途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颜奎,宋代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多以描写自然、爱情和人生哲理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大酺》创作于春天,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
诗歌鉴赏
《大酺》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融入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开篇用“唱古荼”引入,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也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随着东风的吹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但余寒的存在又使人感到一种未尽的惆怅。公子和佳人的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尚与爱情的美好,但诗人却在思索他们之间的情感是否真实。
诗中“天上知音杳”的表达,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孤独,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和无奈。后半部分的回忆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未来的忧虑。在“留燕伴不教迟暮”的句子中,诗人希望时间停驻在美好的一刻,体现了对青春和爱情的珍视。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情的复杂,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春天的生机,隐含对往昔的追忆。
- 第二联:春风的到来,虽美好,但余寒让人有所顾忌。
- 第三联:公子与佳人的形象,象征着青春的美丽和情感的复杂。
- 第四联:知音的缺乏加深了孤独的感觉,世间的误解让人无奈。
- 第五联:对过往的追忆,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 第六联:春天的旅途如逆旅,充满艰辛。
- 第七联:回首美好的记忆,感受到浓厚的花香。
- 第八联:春风带走了美好,而燕子却不愿离去,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第九联:芳心的脆弱,寄托在荷房中,反映出对情感的深切思考。
- 第十联:妆容随雨而逝,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也会随时间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逆旅,形象生动。
- 拟人:余寒犹妒,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如“公子狐裘,佳人翠袖”,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爱情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荷叶:代表着清新与纯洁。
- 狐裘、翠袖:象征奢华与美丽,反映当时社会的风尚。
- 燕子:象征着春天与爱情。
- 泥絮:代表温暖与归属感。
- 凌波亭馆: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理想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公子狐裘”象征什么?
- A. 奢华
- B. 贫穷
- C. 忧愁
-
“天上知音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春如逆旅”意指什么?
- A. 旅途艰难
- B. 春天美好
- C. 生活顺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颜奎的《大酺》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颜奎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欣赏》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