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时间: 2025-01-04 07:34:58

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张说(唐代)

西京上相出扶阳,
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
安能日月共回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京的上相出游于扶阳山,东郊的别墅环境优美,有着宜人的池塘。诗人感慨,只有仁德和智慧能够得到天命的赏赐,才可能与日月同辉,享有光芒。

注释

  • 西京:指长安,唐代的都城。
  • 上相:指宰相或高官。
  • 扶阳:地名,可能指扶阳山。
  • 东郊:长安东边的郊外。
  • 别业:指别墅或私家园林。
  • 自非仁智符天赏:如果不是仁德和智慧的体现,怎会得到天的赏赐。
  • 安能日月共回光:怎么能与日月同享光辉。

典故解析

  • 仁智:代表着德行和智慧,古人认为这些是获得成功和天命的关键。
  • 日月共回光:日月象征着权势和光辉,只有具备仁德与智慧的人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谨,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政治活动家。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常常关注国家大事与个人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政治理想相结合,表达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并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仁德与智慧的重要性。首句提到“西京上相出扶阳”,直接引入了高官的形象,暗示着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关注。接下来的“东郊别业好池塘”则展现了自然之美,显示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进行哲理思考,指出只有具备仁德与智慧的人才能与天地共荣,分享光辉。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和追求,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京上相出扶阳:描绘出一位高官在美丽的扶阳山出游,体现出他的权势和地位。
  2. 东郊别业好池塘:描绘出东郊的别墅环境,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 自非仁智符天赏:强调仁德和智慧是获得成功与天命的关键。
  4. 安能日月共回光: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与天地同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京上相”和“东郊别业”,形成了对比。
  • 比喻:日月象征着权力与光辉,暗喻成功的象征。
  • 排比:通过排比的结构强调仁德与智慧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仁德与智慧”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扶阳: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池塘:代表着宁静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长安
    • C. 南京
  2. 诗中提到的“仁智”代表什么?

    • A. 财富与地位
    • B. 德行与智慧
    • C. 努力与奋斗
  3.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权力与光辉
    • C. 仁德与智慧

答案

  1. B. 长安
  2. B. 德行与智慧
  3. C. 仁德与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张说的《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和杜甫的《登高》,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张说更侧重于仁德与智慧的主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