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灉湖上寺》

时间: 2025-01-14 15:17:41

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

何知绝世境,来遇赏心人。

清旧岩前乐,呦嘤鸟兽驯。

静言观听里,万法自成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灉湖上寺
作者: 张说 〔唐代〕

湖上奇峰积,
山中芳树春。
何知绝世境,
来遇赏心人。
清旧岩前乐,
呦嘤鸟兽驯。
静言观听里,
万法自成轮。

白话文翻译:

在湖面上奇特的山峰堆积,
在山中芳香的树木迎来春天。
哪里知道这绝美的境界,
能够遇见赏心悦目的人。
在清幽的岩石前乐享其乐,
呦嘤的鸟儿和驯服的兽类相伴。
在宁静的言语和听觉里,
万法自然形成轮回。

注释:

  • 奇峰:奇特的山峰。
  • 芳树春:春天里开花的芳香树木。
  • 绝世境:世上无与伦比的境界。
  • 赏心人:令人愉悦的人。
  • 清旧:清幽古老的环境。
  • 呦嘤:鸟鸣声。
  • 鸟兽驯:指鸟兽都很温顺。
  • 静言观听:静静地欣赏和聆听。
  • 万法自成轮:万物的法则自然形成循环。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其表达的意境与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相一致。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诗人们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766年-约836年),字公弼,号寄庐,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崇尚自然,擅长吟咏山水,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说游历湖上寺庙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游灉湖上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开篇以“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描绘了湖面上奇特的山峰和山中春日的芳香树木,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接下来的“何知绝世境,来遇赏心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绝世美景的惊叹,同时也暗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机缘与相遇之美。

在“清旧岩前乐,呦嘤鸟兽驯”中,诗人描述了在宁静的岩石前与自然生灵共同享受的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而最后两句“静言观听里,万法自成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自然的自然而然,万物都有其内在的法则与循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共存的。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向往。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奇峰积:描绘湖面上奇特的山峰,暗示自然的壮丽。
  2. 山中芳树春:春天里香气扑鼻的树木,展现生机。
  3. 何知绝世境:疑问句,表达对美景的惊讶与赞叹。
  4. 来遇赏心人:强调与自然的相遇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5. 清旧岩前乐:在幽静古老的岩石前找到乐趣。
  6. 呦嘤鸟兽驯:自然生灵的和谐共处,增添乐趣。
  7. 静言观听里:在安静中观察与倾听,体现内心的宁静。
  8. 万法自成轮:自然法则的循环,暗示万物的和谐与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法自成轮”比喻自然的法则。
  • 对仗:如“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峰:象征着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芳树: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岩前乐:隐喻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 鸟兽: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上奇峰积”描绘了什么?

    • A. 湖中的鱼儿
    • B. 湖面上的山峰
    • C. 湖边的人
    • D. 湖水的颜色
  2. “万法自成轮”意指什么?

    • A. 自然法则的循环
    • B. 万物的轮回
    • C. 生活的循环
    • D. 诗人的思考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张说的《游灉湖上寺》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更强调了诗中意境的空灵与孤独感,而张说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