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蜀道山》

时间: 2025-01-14 03:13:11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

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

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蜀道山
唐代:张说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
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
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三月里,我在山中行走,百花竞相开放。
穿过森林进入峭壁,攀登陡峭的山峰。
白云在半山腰飘起,清澈的江水从峡谷中流出。
谁能理解这高深的意境,心中那份幽远的情怀呢?

注释:

  • 蜀道:指四川的山道,蜀地险峻。
  • :形容山势陡峭。
  • 崔嵬:形容山高而陡峭。
  • 缅邈:遥远、深远的意思。
  • :深邃、隐秘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约 665-730),字子容,唐代诗人,曾任太子中允,善于写景抒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踏上蜀道,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幽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蜀道山》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蜀道的深刻感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以“春三月”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穿过山林、攀登高峰的艰辛过程,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象征了人生旅途中的挑战与努力。在“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中,白云与江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和谐,给人以宁静与遐想。

最后一句“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孤独感,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在描绘壮丽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张说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描绘春天的美丽,暗示生命的活力。
  2. 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展示了攀登的艰辛与努力,表现出诗人的坚持。
  3.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自然景象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蜀道的壮美。
  4. 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引发对深刻意境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蜀道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花:象征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 峭蒨:象征艰险与挑战。
  • 白云:象征自由与飘逸。
  • 清江:象征宁静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云”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压力
    C. 忧愁

  2. 诗人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暴风雪
    B. 春天山花
    C. 秋天落叶

  3. “谁知高深意”中,诗人的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人生的感慨与悲伤。
  • 《山中问答》:展现人与自然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