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十八 贺张静峰总督两广》
时间: 2025-01-01 15:11: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二十八 贺张静峰总督两广
作者:夏言 〔明代〕
山入五羊,江通八桂,仗钺临戎。
正贡篚新来,交蛮面革,楼船才返黎寇功。
柏府风裁,辕门号令,南仲威存北伐名。
况一时,三移节镇,两转中悉。
大江月白风清。伫相送旌旄岭外行。
念诸葛沉机,南人慑服,仲淹英略,西贼闻惊。
天子中兴,庙谟神武,直挽天河洗甲兵。
早归朝,更将经济,报答升平。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山河壮丽,五羊山耸立,江水流向八桂,武将威风凛凛。新来的贡品已送达,交战的蛮族面露惧色,刚刚返回的楼船上满载着打败敌人的功劳。在柏府上风裁,辕门前号令,南仲的威名在此,北伐的名声更为显赫。更有那一时节,三次调动节镇,两次转任都已明了。大江边月明风清,恭送旌旗随风飘扬,向外行去。想起诸葛亮的深思熟虑,使南方人民心悦诚服;仲淹的英略,令西贼闻之惊恐。天子中兴,庙堂的谋略神武,直指天河,洗净铠甲与兵器。早日回朝,更将经济大计,报答这和平盛世。
注释
- 五羊:传说中的五羊,是广州的象征,指代广州市。
- 八桂:桂林及其周边地区的代称,象征广西。
- 仗钺:指用斩敌的武器,形容武将的威武。
- 贡篚:贡品的运输工具,表示朝廷对地方的管理。
- 南仲:指南宋名将韩世忠,因其镇守南方而得名。
- 诸葛: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智慧和谋略的象征。
- 仲淹:指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政治家之风范”之称。
- 天河:指天上的银河,象征着壮丽的景象和英雄气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6年-1564年),字子明,号元宁,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出身于浙江绍兴。在其政治生涯中,夏言以直言敢谏著称,并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张静峰总督两广期间,张静峰在治理南方、安抚地方方面有显著成就。诗人以庆贺的口吻,表达对张静峰的赞美和对南方安定局面的庆幸,寄托了对国家和谐与繁荣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张静峰治理两广的卓越才能。整首诗情感激昂,语言凝练,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诗中不仅赞美了张静峰的功绩,还通过历史人物的引述,反映了南方人民的安定与对未来的信心。在形式上,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描写自然与人事的结合,后半部分则回归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入五羊,江通八桂,仗钺临戎。
描述了地理位置,赞美了南方的壮丽,表明武将的威风。 -
正贡篚新来,交蛮面革,楼船才返黎寇功。
说明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贡品的送达,强调战胜敌人的成就。 -
柏府风裁,辕门号令,南仲威存北伐名。
提到南仲(韩世忠)的威名,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与影响。 -
况一时,三移节镇,两转中悉。
反映出当时政局的变化与治理的智慧。 -
大江月白风清。伫相送旌旄岭外行。
描绘了大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 -
念诸葛沉机,南人慑服,仲淹英略,西贼闻惊。
引用历史人物的智谋,表现了南方的安定。 -
天子中兴,庙谟神武,直挽天河洗甲兵。
赞美了皇帝的英明与神武,反映出国家的强盛。 -
早归朝,更将经济,报答升平。
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呼吁更多的经济发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直挽天河”,形象地表达了治理的力量。
- 对仗:全诗运用平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典故:引入诸葛亮、仲淹等历史人物,增强了诗的深度与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引述,表达了对南方治理成功的赞美,对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期待,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羊:象征广州,体现南方的文化。
- 八桂:代表广西,寓意地方的安定与繁荣。
- 楼船:象征着贸易与战争的胜利。
- 旌旄:象征军队与胜利的标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诸葛亮
C. 杜甫
D. 王勃 -
“山入五羊,江通八桂”中的“江”是指哪条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淮河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战争的赞美
C. 对国家繁荣的期待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夏言的《沁园春 其二十八》更注重描绘政治与军事的成就,而杜甫则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两首诗虽风格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