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九 蚁》
时间: 2025-01-04 10:4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九 蚁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汝与杜鹃,与虾与蜂,皆有君臣。
看城池台殿,公侯将相,秩然有序,而况于人。
国步将移,南柯古郡,坐困檀罗十万军。
槐阴午,诧淳于一梦,梦也如真。
如今卷土休论。效龙蠖泥蟠屈不伸。
且身衣朱紫,自成封域,队分黑白,力御强邻。
环雀珠蛇,不如筏蚁,夺得龙头与报恩。
吾方倦,任床前牛鬨,熟睡无闻。
白话文翻译
你与杜鹃、虾、蜂皆有各自的君臣关系。
看看那些城池和台殿,公侯将相们各自秩序分明,更何况人类呢?
国家的局势正在变化,南柯古郡却被十万大军围困。
在槐树的阴影下,午间的梦境让我诧异,梦竟是如此真实。
如今卷土重来不必再论。效仿龙蠖的蜷缩,无法伸展。
而我穿着华丽的衣服,形成自成一体的封域,队伍分成黑白,力图抵御强敌。
环绕的雀和蛇,比不上蚂蚁的船,只能夺得龙头并报答恩情。
我现在感到疲倦,任凭床前的牛鸣,熟睡而不知。
注释
- 汝: 你。
- 君臣: 君主与臣子的关系。
- 城池台殿: 指代国家的政治机构与权力象征。
- 国步将移: 国家局势正在变化。
- 南柯古郡: 可能指代某个古老的地名,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龙蠖: 一种蜷缩的虫子,象征不自由的状态。
- 朱紫: 代表华贵的衣服。
- 环雀珠蛇: 指周围的鸟和蛇,可能象征小的威胁或干扰。
- 牛鬨: 牛的喧闹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著名诗人,精于诗文,风格独特。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时期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汝与杜鹃,与虾与蜂,皆有君臣”引入,展示自然界的秩序与人类社会的对比。诗中提到的“国步将移”,暗示着国家的危机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诗中通过梦境的描写,增添了神秘感与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理想的追求。特别是“效龙蠖泥蟠屈不伸”,用龙蠖的形象比喻个人在困境中的无力,传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对抗,表现出诗人的坚韧与不屈,尽管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一种斗志与希望。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形成了一幅复杂而深邃的社会和个人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汝与杜鹃,与虾与蜂,皆有君臣: 以自然界中的生物关系引入,强调有序性。
- 看城池台殿,公侯将相,秩然有序,而况于人: 比较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秩序。
- 国步将移,南柯古郡,坐困檀罗十万军: 反映国家的动荡与历史的沉重。
- 槐阴午,诧淳于一梦,梦也如真: 通过梦境探讨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 如今卷土休论: 暗示不必再谈论过往的辉煌。
- 效龙蠖泥蟠屈不伸: 形象化个人的无力感。
- 且身衣朱紫,自成封域: 表达自我意识与个体的独立。
- 队分黑白,力御强邻: 反映社会的对立与斗争。
- 环雀珠蛇,不如筏蚁,夺得龙头与报恩: 用蚂蚁的团结比喻求生存的智慧。
- 吾方倦,任床前牛鬨,熟睡无闻: 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龙蠖”比喻个人的蜷缩状态。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 诸如“朱紫”、“黑白”等意象象征权力与对立。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国家动荡、个体无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虾、蜂: 自然界的生物,象征生命的多样性与秩序。
- 城池、台殿: 权力与政治的象征。
- 龙蠖: 符号化的无力与困境。
- 朱紫: 代表权力、地位与个体的自我意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蠖”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无力
C. 权力
D. 自然 -
诗人如何看待国家的未来? A. 光明
B. 不确定
C. 安稳
D. 繁荣 -
诗中“环雀珠蛇”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社会的对立
C. 个人的无奈
D. 生活的丰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樊增祥的《蚁》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但樊的诗更强调个体的无力感与对抗,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樊增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