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洛水》

时间: 2025-01-19 18:01:16

春搜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意思解释

临洛水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搜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白话文翻译:

春天里我骑着骏马飞奔,俯视着长河的景象。
霞光中流动着绣锦般的美景,微风中轻扬着如罗绸般的波浪。
水花翻腾着,映照着树影,堤岸上的兰花倒映在波中。
难道非要在汾河的曲折水道上,才能发出秋云的歌声吗?

注释:

  • 驰骏骨:快速奔跑的马。
  • 总辔:把缰绳握住,表示控制马匹。
  • 霞处:指晨昏时分的美丽云彩。
  • 流萦锦:形容流动的水面如锦绣般的美丽。
  • 堤兰:堤岸上盛开的兰花。
  • 汾阴曲:汾河的阴暗曲折处。
  • 发棹歌:指划船时唱的歌。

典故解析:

  • 汾河:古代著名河流,常用于诗歌中象征风景如画。
  • :常用来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象征美丽与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以其雄才大略和开明治国著称。他的诗歌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现壮丽的山河和个人的豪情。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创作于他统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士人应有的豪情与胸怀。

诗歌鉴赏:

《临洛水》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古典诗,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春搜驰骏骨”,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诗人骑马纵情于春光中,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接下来的“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河面上霞光与微风的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美景。

在“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中,诗人利用水的倒影与兰花的意象,表现出自然之美与和谐之境。最后一句“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则打破了常规的思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宽广视野与自由洒脱的态度。整首诗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色,又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展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情感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搜驰骏骨”:春天来了,诗人骑着马快速奔跑,感受春天的气息。
    • “总辔俯长河”:握住缰绳,俯视长河的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关注。
    • “霞处流萦锦”:流动的水面如同锦绣般美丽,展现了春天的绚烂。
    • “风前漾卷罗”:在微风中,水面波动如罗绸般,形象生动。
    • “水花翻照树”:水花翻腾,映照着岸边的树木,描绘自然的和谐美。
    • “堤兰倒插波”:兰花在水中倒映,显示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岂必汾阴曲”:并不一定要在汾河那阴暗曲折的地方,诗人追求更广阔的视野。
    • “秋云发棹歌”:秋天的云彩与划船的歌声,寓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霞处流萦锦”,将水面比作锦绣,展现美感。
    • 拟人:水花翻腾使其具有人性化的动作,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快乐。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长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旅程。
  • 霞光:象征美好和希望的光辉。
  • 兰花:象征高雅和纯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驰骏骨”指的是什么?
      • A. 骏马
      • B. 骑士
      • C. 骑手
    2. “霞处流萦锦”中“流萦”是指什么?
      • A. 流动的水
      • B. 流动的风
      • C. 流动的云
    3. 诗中提到的“汾阴曲”是指什么地方?
      • A. 汾河
      • B. 洛水
      • C. 长河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庐山谣》与《临洛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李白的诗较为豪放,李世民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世民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