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时间: 2025-01-19 19:04:00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意思解释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原文展示: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露水凝聚在高高的掌心,清晨的阳光洒在翠绿的山微上。
高低错落的双阙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光芒照亮了重重的门闾。
仙车随着车轮的转动而移动,灵巧的乌鸦带着影子飞翔。
在波光中难以捉摸的色彩,透过缝隙透出圆润的光辉。
就像向日葵那样傲然挺立,倾斜的叶子彼此依偎。

注释:

  • 高掌:高高的手掌,这里比喻秋露。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峰。
  • 参差:高低不齐,错落有致。
  • 双阙:指两座高楼或宫殿。
  • 重闱:重重的门闾,形容门口的庄重。
  • 仙驭:神仙的车,指天上的车马。
  • 灵乌:灵巧的乌鸦,象征飞翔的自由。
  • 临波:临近水波,形容水面。
  • 圆晖:圆润的光辉,形容光亮的温柔。
  • 葵藿:向日葵,象征追求阳光。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仙驭”,暗指神仙的车辆,体现了唐代人对神秘和超凡脱俗的向往;而“葵藿志”则隐喻着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与追求,象征着坚韧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因其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而著称。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作品多以豪放、壮丽见称。

创作背景: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国家繁荣,诗人借秋日的清光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清晨为背景,结合自然景物描绘了李世民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句“秋露凝高掌”以露水为引子,渲染了秋天的清新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朝光上翠微”,通过光与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中“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则流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正如李世民在位期间对政治和民生的关怀。“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无限的可能,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最后一句“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将整个诗的情感升华到一种理想的境界,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露凝高掌:描绘秋天的露水在手掌上凝聚,展现清晨的清新。
  2. 朝光上翠微: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翠的山峰上,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象。
  3. 参差丽双阙:高低不齐的双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4. 照耀满重闱:阳光照耀着宫门,显得庄重而华丽。
  5. 仙驭随轮转:仙人的马车随着轮子转动,体现了自然的流动感。
  6. 灵乌带影飞:灵巧的乌鸦飞翔,带着它的影子,象征自由。
  7. 临波无定彩:在水波上,色彩变幻无常,体现自然的多样性。
  8. 入隙有圆晖:透过缝隙,光辉洒出,象征希望。
  9. 还当葵藿志:像向日葵一样追求阳光,表明对理想的执着。
  10. 倾叶自相依:倾斜的叶子彼此依偎,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驭”与“灵乌”的使用,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倾叶自相依”,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表现出亲密的关系。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展现了唐代人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露:象征着清新、宁静与自然的变化。
  • 朝光:代表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双阙:象征着宏伟与庄重。
  • 仙驭: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 葵藿:象征着追求阳光和理想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露凝高掌”中的“高掌”指的是: A. 高手
    B. 高山
    C. 高高的手掌
    D. 高处的露水

  2. “参差丽双阙”中“参差”是什么意思? A. 高矮不齐
    B. 色彩丰富
    C. 形状美丽
    D. 位置分散

  3. 诗中提到的“葵藿”象征什么? A. 追求阳光的志向
    B. 秋天的到来
    C. 自然的变化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世民的《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强调对秋天的描绘和理想的追求,后者则更侧重于山水的宁静与内心的安详。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涉及自然意象,但更侧重于人生的哲理和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