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舟中二首》

时间: 2024-12-29 02:14:51

小麦青青大麦黄,海乡风物亦江乡。

篮铺蚕种提归急,肩夯牛犂出去忙。

春涨半篙波潋滟,晓山一带色微茫。

东风客子思归切,不待啼鹃也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桥舟中二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小麦青青大麦黄,海乡风物亦江乡。
篮铺蚕种提归急,肩夯牛犂出去忙。
春涨半篙波潋滟,晓山一带色微茫。
东风客子思归切,不待啼鹃也断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思乡的情感。小麦青翠,大麦金黄,海边的风景与江南的风物相映成趣。农夫忙着提回蚕种,肩上扛着犁去耕作。春水上涨,波光粼粼,晨曦中远处的山色朦胧。东风吹来,游子的思乡之情愈发强烈,连杜鹃的啼叫都无法比拟他的断肠之痛。

注释:

  • 小麦青青:指小麦的生长状态,青色表示其生长旺盛。
  • 大麦黄:大麦成熟时呈现的金黄色。
  • 海乡:指靠近海边的地方,风物与江乡形成对比。
  • 篮铺蚕种:篮子中放着蚕种,表示急于回家进行养蚕。
  • 肩夯牛犂:肩上扛着牛犁,表示正在忙于耕作。
  • 春涨:春季的河水上涨。
  • 半篙:指撑船的竹篙的一半,形容水波荡漾。
  • 东风客子:东风象征着春天,客子指在外游子。
  • 不待啼鹃也断肠:即使不听到杜鹃的啼叫,游子的心情依然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农忙季节,诗人在舟中对岸边的田园风光与自己思乡的情感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描写。

诗歌鉴赏:

吴潜的《高桥舟中二首》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小麦与大麦的色彩展示了春天的生机,生动地描绘出田园的繁忙景象。接下来,诗人写到农人们忙于提蚕种和耕作,表现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给人以温暖与亲切的感觉。

随着诗篇的推进,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远处微茫的山影,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自然景观。在这美好的自然中,诗人却感到强烈的思乡之情,东风带来的不仅是春天的气息,更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结尾,诗人以“杜鹃啼叫”作为对比,强调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愁苦,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将生机勃勃的春天与游子的思乡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麦青青大麦黄:描绘了春天的田野,生机盎然。
  • 海乡风物亦江乡:将海边的景色与江南乡村相提并论,表现自然的共通之美。
  • 篮铺蚕种提归急:描写农人急于归家,体现农忙的生活状态。
  • 肩夯牛犂出去忙:描写农人肩上扛着牛犁,突显农作的辛劳。
  • 春涨半篙波潋滟:描绘春水上涨,形成美丽的水波。
  • 晓山一带色微茫:晨光中的山影模糊,增添了一种朦胧感。
  • 东风客子思归切:春风吹来,引发游子的思乡情。
  • 不待啼鹃也断肠:即使不听到杜鹃的啼叫,游子的心情依然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水上涨如波潋滟,形象生动。
  • 对仗:小麦青青与大麦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东风带来思乡之情,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与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麦、大麦: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篮、蚕种:象征着农忙与勤劳。
  • 春水、波潋滟:象征着生机与流动的时间。
  • 东风、客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游子的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麦和大麦分别是什么颜色?

    • A. 青色和黄色
    • B. 红色和绿色
    • C. 蓝色和紫色
  2.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3. 诗人思乡的情感主要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的?

    • A. 山水
    • B. 鸟鸣
    • C. 农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吴潜 vs. 李白: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时都表现出对故乡的情感,但吴潜更关注田园生活的细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吴潜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