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怜山色好,向晚更提壶。
选胜还初地,登高属旧都。
秋迟留菊蕊,家远忆茱萸。
共借空门宿,藤萝月影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山色的喜爱,傍晚时分更是提着茶壶,准备享受这美景。选择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登高望远,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旧都。虽然秋天已经晚了,但菊花仍然在盛开,远离家乡的他不禁想起了茱萸。与友人一起借住在空旷的寺庙,藤萝下的月影显得格外孤独。
注释:
- 怜:怜惜、怜爱。
- 山色:指山的景色,此处形容自然环境的美好。
- 提壶:提着茶壶,暗示饮茶的悠闲情景。
- 选胜:选择美好的景色。
- 属:与、连结。
- 旧都:指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 秋迟:秋天来得晚,暗指时光的流逝。
- 菊蕊:菊花的花蕊,象征着秋天的美好。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中秋节的习俗,寓意思念。
- 空门:指寺庙或道观,表示一种清幽的环境。
- 藤萝月影:指藤萝下的月光,营造孤独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孙宸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风气盛行的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融入个人生活的感悟与哲思。他的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正值秋季,诗人与朋友一同游玩栖霞山,赏秋景。这一时节,菊花正当时,茱萸也适合佩戴,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栖霞山秋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故乡的眷恋。开头两句“为怜山色好,向晚更提壶”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场景,诗人对山色的喜爱令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选胜还初地,登高属旧都”则将视角上升,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旧都的情感交织在秋日的气氛中。诗人通过“秋迟留菊蕊”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寓意着坚韧与美丽。同时,“家远忆茱萸”则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茱萸作为传统节日的象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最后两句“共借空门宿,藤萝月影孤”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感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怜山色好,向晚更提壶。
诗人因山色美丽而感到怜惜,傍晚时分更是提起茶壶,准备享受这美好的景色。 -
选胜还初地,登高属旧都。
选择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登高望远,回忆起自己曾生活过的城市。 -
秋迟留菊蕊,家远忆茱萸。
秋天来得晚,菊花仍在盛开,远离家乡的他不禁想起了茱萸,表达对故土的怀念。 -
共借空门宿,藤萝月影孤。
与友人一起借住在清幽的寺庙里,藤萝下的月影显得特别孤独,暗示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山色被比喻为美丽的对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菊花和茱萸象征秋天和思乡之情,藤萝月影则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好,代表生机与希望。
- 菊蕊:寓意坚韧与美丽,象征秋天的成熟。
- 茱萸:具有思乡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 藤萝月影:传达孤独与寂寞的情感,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哪种自然景色表现出怜惜之情?
- A. 河流
- B. 山色
- C. 草地
-
诗中提到的“茱萸”主要象征什么?
- A. 思乡之情
- B. 美丽
- C. 友情
-
“藤萝月影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兴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之情,借助月夜的意象。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平静。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加奔放,而李孙宸的则显得细腻与沉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孙宸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