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诸人集于资福阁次高季应韵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4:13:18

隔竹通晖月自妍,樽前宝炬不须然。

毫飞阁上千林湿,句落云间万井传。

佳节敢辞通夕醉,宿酲还傍小窗眠。

鬓边黄菊应相笑,白发较多似去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竹通晖月自妍,樽前宝炬不须然。
毫飞阁上千林湿,句落云间万井传。
佳节敢辞通夕醉,宿酲还傍小窗眠。
鬓边黄菊应相笑,白发较多似去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隔着竹林能看到月光的美丽。诗人在饮酒时,不需要华丽的灯火。笔墨飞舞间,阁楼上的雨露滋润着千林万树,诗句如云间的声音在万家传递。佳节之际,怎能拒绝通宵的醉意,宿醉时还依偎在小窗前入眠。鬓边的黄菊似乎在微笑,白发已多,比起去年更显苍老。

注释:

  • 隔竹:隔着竹子,指竹林。
  • 通晖:透过竹子照射进来的光辉。
  • 宝炬:指美丽的火炬,这里比喻酒灯。
  • 毫飞阁:诗人用笔在阁楼上书写,形容书法飞扬。
  • 佳节:美好的节日,指重阳节。
  • 宿酲:指宿醉,醉酒之后的状态。
  • 黄菊:重阳节时人们常用黄菊来庆祝,象征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季仲,名林季仲,字季仲,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之际,诗人与友人相聚于资福阁,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人际交往的温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中秋或重阳节的夜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开头两句通过隔竹透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人即便在温柔的月光下,也不需要华丽的装饰,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淡泊。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毫飞阁”与“句落云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笔墨流畅之感,仿佛字句如云彩般在空中飘荡,传递着情感与思想。

中间部分提到“佳节敢辞通夕醉”,不仅表达了节日的欢愉,也流露出对沉醉于美好时光的渴望。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感伤与哲思,白发的增多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而黄菊则在此时显得格外温暖,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纵然时光匆匆,仍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变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隔竹通晖月自妍:描绘竹林间的月光透过竹叶的美景,表现出自然的妍丽。
    • 樽前宝炬不须然:饮酒时,不需要华丽的灯火,强调了自然光的美好。
    • 毫飞阁上千林湿:在阁楼上写字,形容手笔如飞,且雨露滋润了树林。
    • 句落云间万井传:诗句如同云彩般飘散,传递到各个地方。
    • 佳节敢辞通夕醉:在节日中,怎能拒绝饮酒至天明的乐趣。
    • 宿酲还傍小窗眠:宿醉后依偎在窗边入睡,展现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鬓边黄菊应相笑:黄菊在头发旁边,似乎在微笑,传达出一种乐观。
    • 白发较多似去年:白发增多,感叹岁月流逝。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毫飞阁”)、对仗(如“佳节敢辞通夕醉”)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节日夜晚的景致,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当下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清雅和坚韧。
  • :代表纯洁和宁静。
  • 黄菊:象征长寿与节日的欢乐。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隔竹通晖”的意思是: A. 透过竹子看到的光辉
    B. 竹子间的阴影
    C. 月光明亮
    D. 竹子很高

  2. 诗人提到的“佳节”指的是: A. 春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中秋节

  3. 诗中的“宿酲”指的是: A. 醉酒
    B. 清醒
    C. 睡觉
    D. 失眠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对家乡的怀念与团圆的渴望。两首诗都反映了节日的情感,但林季仲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