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白帝城望八阵图题武侯庙》
时间: 2025-01-14 02:41: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高城隐暮笳,
客心孤迥正思家。
传书待寄云中雁,
读史羞论井底蛙。
在昔君臣似鱼水,
而今窟穴有龙蛇。
群材竞起终何事,
且倒芳尊就菊花。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城墙高耸,笳声在暮色中隐约可闻。身为客人的我,心中孤独,正思念远方的家乡。期盼能够借云中的大雁传书,然而读史时又羞于与井底的蛙相比。往昔君臣关系如鱼水般融洽,而今却如同窟穴中的龙蛇,彼此争斗。众多人才竞相崛起,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如倒杯美酒,畅饮菊花酒,尽情享受当下。
注释:
- 落日:夕阳,指傍晚时分的太阳。
- 高城:高耸的城墙或城池。
- 暮笳:傍晚时分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孤迥:孤单而遥远,形容心情。
- 云中雁:指大雁,古时常用其传递书信。
- 井底蛙:比喻目光狭隘的人。
- 鱼水:形容君臣关系亲密。
- 龙蛇:比喻阴暗、复杂的环境或关系。
- 芳尊:美酒,通常指花香酒。
- 菊花: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高洁、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寿榕,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多反映个人的孤独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他的诗歌常用典故,语言精炼,注重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沈寿榕游览白帝城时,身处高城之上,感受到国事多艰,历史变迁,激起了他对家乡和历史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极为细腻,从落日的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昔日君臣关系的融洽与今日的复杂,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特别是“传书待寄云中雁”一句,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透露出对外界联系的渴望。后半部分提到“群材竞起终何事”,则反映了对社会竞争的思考,似乎在质问这一切的意义。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高城隐暮笳:夕阳西下,高耸的城墙上笳声隐约可闻,营造出傍晚的宁静与思乡的情感。
- 客心孤迥正思家:作为外乡人,心中孤独,正思念故乡,表现出一种游子的无奈与惆怅。
- 传书待寄云中雁:希望借雁传书,反映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 读史羞论井底蛙:读历史书籍时,感到自己像井底之蛙,羞愧于自己的无知与狭隘。
- 在昔君臣似鱼水:昔日君臣关系如鱼水般亲密,表现出对过往美好关系的怀念。
- 而今窟穴有龙蛇:如今却像窟穴中的龙蛇,彼此争斗,暗喻社会的纷乱与复杂。
- 群材竞起终何事:众多人才争相崛起,质疑其背后的意义。
- 且倒芳尊就菊花:不如痛快饮酒,享受当下,表现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臣关系比作鱼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群材竞起终何事,且倒芳尊就菊花”,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社会竞争的反思,最终以洒脱的态度面对生活,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高城:代表着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
- 云中雁: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菊花:象征高洁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日高城”描绘的是哪种时刻?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深夜
- “传书待寄云中雁”中,云中雁的作用是什么?
- A. 传递书信
- B. 送来好消息
- C. 作为装饰
- D. 代表敌人
- 诗人对昔日君臣关系的描述使用了什么比喻?
- A. 鱼水
- B. 龙蛇
- C. 井底蛙
- D. 高城
答案:
- C. 傍晚
- A. 传递书信
- A. 鱼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关注于身世的艰辛与国家的忧虑。
-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清晨的壮丽景象,与沈寿榕的落日意境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时间感受与情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