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吴国初成阵,王家欲解围。
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
白话文翻译:
在吴国刚刚建立阵营的时候,王家希望能解除围困。轻轻拂动的巾帕上,双只雉鸟鸣叫;飞舞的瓦片上,成双的鸳鸯随风而去。
注释:
- 吴国:指春秋时期的吴国,是与楚国对立的一个国家。
- 王家:可能指王室或王族,与围困有关的势力。
- 拂巾:轻轻拂动的巾帕,象征着轻松和闲适的氛围。
- 双雉:雉鸟,通常象征吉祥,双雉鸣叫寓意着美好的生活。
- 飘瓦:瓦片随风而动,象征着不安定的状态。
- 鸳飞:鸳鸯常常成双出现,象征着爱情和和谐。
典故解析:
- 吴国初成阵:指吴国的建立,可能与历史上的吴王阖闾和孙武的军事策略有关。
- 王家欲解围:反映了王族希望摆脱围困的愿望,象征着权力斗争和生存的压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湘东,唐代著名诗人,以词作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爱情、自然,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常以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朝末期,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夜宴的场景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是一首描绘夜宴场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提到“吴国初成阵”,引出了历史背景,暗示着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接着提到“王家欲解围”,表现了王室对于稳定局势的渴望与无奈。
随后,诗人通过“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双雉的鸣叫与鸳鸯的飞舞,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和谐的情感,反衬出人们在动荡中仍然追求欢乐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既有历史感,又不乏生活的细腻情感,体现了温庭筠诗歌的艺术魅力。诗人在描写自然与人情的过程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使得诗作不仅仅是抒情之作,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国初成阵:引入历史背景,暗示吴国刚刚建立的状态。
- 王家欲解围:表现王室面对困境的焦虑与希望。
- 拂巾双雉叫:描绘宴会的轻松氛围,雉鸟象征吉祥。
- 飘瓦两鸳飞:用鸳鸯的意象象征爱情与和谐,表现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雉”和“鸳鸯”比喻人们的生活状态,强调爱情与和谐。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映射人情,形成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与自然意象,表现了人在动荡社会中对欢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在历史变迁中人们的情感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国:象征历史与权力斗争。
- 双雉:象征吉祥与和谐。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国”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 A. 春秋时期
- B. 汉代
- C. 唐代
-
“拂巾双雉叫”中“拂巾”意指什么?
- A. 舞蹈
- B. 轻松的氛围
- C. 战斗
-
“飘瓦两鸳飞”暗示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生活的安定
- C. 爱情的和谐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白的作品都描绘了生活的美好,但温庭筠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气势。温庭筠的语言清丽,李白的语言奔放,各具风格。
参考资料: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