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山气清,归禽噪林杪。
意行忘远近,吟过深烟表。
虢虢水萦田,幽幽云反峤。
忽闻隣寺钟,沿途发长啸。
白话文翻译:
落日的余晖洒在山间,空气清新,归来的鸟儿在林间鸣叫。
我在行走中忘却了远近,吟唱着诗歌穿过浓厚的烟雾。
清澈的水环绕着田野,轻柔的云彩映衬着山峦。
突然听到邻近寺院的钟声,沿途我不禁长啸。
注释:
- 落日:指日落时分,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山气清:山中空气清新,描绘出自然的宁静。
- 归禽:归来的鸟儿,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
- 噪林杪:在树林的尽头发出的声音,生动形象。
- 意行:心中意念与行走,表达诗人思绪的自由。
- 吟过深烟表:吟唱经过浓雾的地方,表现出诗人沉浸于诗意之中。
- 虢虢水:指清澈流动的水,象征生命之源。
- 幽幽云:轻柔的云彩,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邻寺钟:邻近寺庙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长啸:放声高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宗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晚出》创作于一个傍晚,诗人出游时所见的自然景色激发了他的灵感。此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归途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心交融的诗作。诗中展现了晚霞映照下的山野,清新的空气与归鸟的鸣叫,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诗人在行走中忘却了距离的远近,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心态,仿佛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吟唱,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在意象上,诗歌通过“落日”、“归禽”、“虢虢水”等词语构建了一种典雅而又清新的氛围,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忽闻邻寺钟”,钟声的出现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传达出一种哲理性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蕴含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静谧的美与人生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山气清:落日的余辉使得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展现出自然的宁静。
- 归禽噪林杪:归来的鸟儿在林间鸣叫,增添了生机,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意行忘远近:行走时心中意念流动,忘却了距离的远近,表现出一种心灵的自由。
- 吟过深烟表:吟唱诗歌时,穿过浓烟的地方,象征着对生活的沉浸与思考。
- 虢虢水萦田:清澈的水流环绕着田野,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美好。
- 幽幽云反峤:轻柔的云彩映衬着山峦,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忽闻隣寺钟:突然听到邻寺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沿途发长啸:沿途放声高歌,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比喻人生的哲理。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生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其更具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 归禽: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归属感。
- 水:象征生命、滋养与自然的灵动。
- 云:象征静谧与远方的梦想。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日”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美好
- C. 内心的宁静
- D. 人生的哲理
-
“忽闻邻寺钟”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A. 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 B. 提供了时间的线索
- C. 使诗人感到孤独
- D. 让人联想到佛教文化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反感
- C. 热爱
- D. 疏远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山水的幽深与内心的沉静。
- 杜甫《春望》:表现了对国家与家园的关切,情感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