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阴残雪》
时间: 2024-12-29 20:23: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墙阴残雪
何频瑜 〔唐代〕
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
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
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
状花飞著树,如玉不成盘。
冰薄方宁及,霜浓比亦难。
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墙阴处残留的积雪,因地势原因而未能融化。斜月的光影映照在白雪之上,夕阳的寒光透过窗帘显得格外皎洁。我走出门外,看到树上飞舞的花瓣,宛如玉石般精致,却无法成盘。冰层虽薄,但也难以踏足,浓霜更是难以接近。谁来怜悯我在这高处卧着,岁末时节,只能叹息袁安的孤独。
注释
- 积雪:积累的雪,指冬天积存的雪。
- 墙阴:墙面阴凉的地方,通常指不见阳光的地方。
- 斜月:指倾斜的月影,暗示时间的流逝。
- 皎洁:形容光亮而洁白的样子。
- 清荧:形容清澈明亮,可能指灯光或气氛。
- 飞著树:形容花瓣飘落在树上。
- 如玉不成盘:比喻花瓣的美丽,但并不成形。
- 岁暮:指年末,接近新年。
- 袁安:袁安,东汉末年的名士,以清白著称,诗句暗示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频瑜,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末,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知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感慨,可能与当时社会环境和自己人生经历相关,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孤独的哲思。
诗歌鉴赏
《墙阴残雪》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歌,通过对残雪、斜月和夕阳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孤独的感慨。诗的开头“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冬日图景,墙阴下的积雪因地势而未融,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沉重。接下来的“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赋予了景象以情感,月光与夕阳的交织,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不仅描绘了光的美丽,更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孤独的情绪,清晨的光辉透过窗帘,而诗人却在独自思考,似乎在问自己对生活的意义。接下来“状花飞著树,如玉不成盘”,通过花瓣的飘落,进一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虽美丽却无法把握。
最后两句“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袁安的孤独境遇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表现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叹息与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雪还因地:积雪依然因为地面的原因未完全融化,暗示时间的静止与生命的凝重。
- 墙阴久尚残:墙阴处的雪长久未消,象征着生存空间的局限。
- 影添斜月白:月光斜照,影子增添了白色的光辉,暗示时间的流转与孤独的心情。
- 光借夕阳寒:夕阳的寒光透过,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揭示了生命的脆弱。
- 皎洁开帘近:窗帘打开,洁白的光辉近在眼前,映衬出内心的清澈与孤独。
- 清荧步履看:清晰的光辉下,诗人缓步而行,思考人生的意义。
- 状花飞著树:花瓣飞舞,落在树上,象征着美好却短暂的生命。
- 如玉不成盘:花虽然美丽如玉,却无法构成完整的形状,暗示着追求的无奈。
- 冰薄方宁及:冰层虽然薄,却仍难以触及,象征着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距离。
- 霜浓比亦难:浓霜更加难以接近,暗示着生活的重重困难。
- 谁怜高卧处:在这样孤独的地方,谁来关心我呢?
- 岁暮叹袁安:岁末之际,诗人不禁感叹袁安的孤独,借古人之境感叹自己的处境。
修辞手法
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情感表达。如“如玉不成盘”将花瓣的美丽与无奈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寂寞与对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雪:象征时间的静止与生命的沉重。
- 墙阴:暗示生存环境的局限性。
- 斜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孤独。
- 夕阳:代表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花瓣:象征美好而脆弱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墙阴久尚残”指的是哪里?
- A. 墙面阳光充足的地方
- B. 墙面阴凉的地方
- C. 墙面破损的地方
- D. 墙面装饰华丽的地方
-
“谁怜高卧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皎洁”是指什么?
- A. 皎洁的月光
- B. 皎洁的雪
- C. 皎洁的晨曦
- D. 皎洁的灯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通过夜间景象表达孤独与思考。
- 《春望》:表现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与壮志。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春雨的描写表达对生命的希望与对自然的感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