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供奉》

时间: 2024-12-31 23:45:33

欃枪凭魏阙,魑魅紊乾纲。

举世皆披靡,孙君独感伤。

昔曾蒙绛服,今肯戴银珰。

殿上人为兽,床前弱敌强。

奋身惊逆贼,断首谢先皇。

有腼苏循辈,居然鹓鹭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欃枪凭魏阙,魑魅紊乾纲。
举世皆披靡,孙君独感伤。
昔曾蒙绛服,今肯戴银珰。
殿上人为兽,床前弱敌强。
奋身惊逆贼,断首谢先皇。
有腼苏循辈,居然鹓鹭行。

白话文翻译:

在魏阙的高处,枪杆倚靠着,妖邪之物扰乱了正道。
全天下的人都在纷纷倒退,唯有孙君心中感到悲伤。
昔日曾经身披红袍,如今却甘愿佩戴银色的耳环。
殿上的人宛如野兽,床前的敌人却强于弱者。
他奋起身来,惊吓了那些逆贼,斩下他们的首级,向先皇致谢。
有些人却像腼腆的苏循,竟然像鹓鹭一样行走。

注释:

字词注释:

  • 欃枪:一种古代武器,形状类似于长枪。
  • 魏阙:指代魏国的城阙,象征权力中心。
  • 魑魅:指妖邪之物,此处形容社会的混乱状况。
  • 披靡:形容大势已去,纷纷倒退。
  • 绛服:古代官员的礼服,象征荣耀。
  • 银珰:指耳环,形容贵重但失落的身份。
  • 腼苏循辈:指那些害羞的人,苏循是古代的隐逸者。
  • 鹓鹭:一种美丽的鸟,象征高洁的品德。

典故解析:

  • “昔曾蒙绛服”:暗指曾经的荣耀和地位。
  • “断首谢先皇”:表明对先皇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愤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自东,清代诗人,生平较少文献记载,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孙君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孙供奉》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抒情性的诗作,通过孙君的形象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剧。诗的开头用“欃枪凭魏阙”引入,暗示着权力中心的动荡与不安。接着“举世皆披靡,孙君独感伤”一方面描绘了众人沉沦的景象,另一方面突出了孙君的孤独与坚定,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悲哀。

诗中“昔曾蒙绛服,今肯戴银珰”一句,通过对比,展示了身份的落差与内心的挣扎,曾经的风光不再,现今只有佩戴耳环的形象,令人心痛。接下来的“殿上人为兽,床前弱敌强”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当权者的无能与社会的黑暗,强者横行,弱者受害,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几句,孙君奋身反抗,虽有“惊逆贼”的豪情,却也难掩对局势的无奈。诗的结尾通过“有腼苏循辈,居然鹓鹭行”来反映一些人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觉悟,像腼腆的苏循般无所作为,令人深感失望。

整首诗在激昂与悲伤之间游走,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欃枪凭魏阙:以枪杆支撑在魏阙,象征着权力的象征与武力的结合。
  2. 魑魅紊乾纲:妖邪之物扰乱了国家的法则,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混乱。
  3. 举世皆披靡:整个世界都在纷纷倒退,表现出普遍的无奈和悲伤。
  4. 孙君独感伤:只有孙君内心感到悲痛,表现出个体的孤独与坚守。
  5. 昔曾蒙绛服:曾经身披红袍,象征着曾经的荣耀与地位。
  6. 今肯戴银珰:如今甘愿佩戴耳环,反映身份的落差与内心的无奈。
  7. 殿上人为兽:当权者的无能与腐化,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黑暗。
  8. 床前弱敌强:弱者在强者面前无能为力,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愤怒。
  9. 奋身惊逆贼:奋起反抗,表现出一种勇气与忠诚。
  10. 断首谢先皇:斩下敌首,向先皇致敬,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11. 有腼苏循辈:有些人像腼腆的苏循,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12. 居然鹓鹭行:象征高洁却无所作为,令人失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殿上人为兽”比喻当权者的无能。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魑魅”描绘社会的混乱,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孤独的坚守,诗人通过孙君的形象,揭示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抗争,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枪杆:象征武力与权力。
  • 魏阙:权力的象征,代表着政治中心。
  • 妖邪:社会黑暗与混乱的象征。
  • 红袍与耳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通过对比反映落差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欃枪凭魏阙”中“魏阙”指代什么? A. 魏国的政治中心
    B. 一种武器
    C. 个人的家园

  2. “昔曾蒙绛服”中“绛服”象征什么? A. 贫穷
    B. 荣耀与地位
    C. 失落

  3. 诗中孙君的情感主要是? A. 忧伤与孤独
    B. 快乐与希望
    C. 愤怒与狂妄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戴河》:表现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的诗作。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孙供奉》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杜甫的诗更为直白激烈,而沈自东则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复杂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深入探讨清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