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催下珠帘护绮丛。
花枝红里烛枝红。
烛光花影夜葱茏。
锦地绣天香雾里,
珠星璧月彩云中。
人间别有几春风。
白话文翻译:
催促着珠帘落下,保护那绮丽的花丛。
花枝在红色的烛光中显得更加鲜艳。
烛光照耀下,花影摇曳,夜色显得格外葱郁。
在锦绣的地面和绣花的天空中,香气弥漫在雾里,
珠星和璧月交相辉映,彩云在其中飘动。
人间的春风,不知还有几许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催下:催促、促使下来。
-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帘子,具有装饰性和遮挡作用。
- 护绮丛:保护美丽的花丛。
- 烛枝:蜡烛的枝条,泛指蜡烛。
- 葱茏:形容草木繁茂,生机勃勃。
- 锦地绣天:形容地面如锦绣般华丽,天空如同绣品般美丽。
- 珠星璧月:比喻星星和月亮的美丽。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珠星璧月”可以引申为对美好景象的描绘,类似于古人描绘春夜景象时常用到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涌泉,浙江人。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范成大所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催下珠帘护绮丛”,用“珠帘”这一意象,创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仿佛在为花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花枝红里烛枝红”一句,强调了烛光和花影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浪漫的场景。
接下来的“烛光花影夜葱茏”则通过烛光的照耀,展现出夜色的生机。这里的“葱茏”一词,表现了夜晚的繁茂之美,给人以生命的感受。后面的“锦地绣天香雾里”,通过对景物的精美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华美与芬芳。
最后两句“珠星璧月彩云中”,通过星月与彩云的衬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人间别有几春风”更是引人深思,暗示着生活中春风的可贵与难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夜晚美丽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催下珠帘护绮丛:催促珠帘落下,保护美丽的花丛,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花枝红里烛枝红:在烛光照耀下,花枝显得更加鲜艳,烛光和花光交相辉映。
- 烛光花影夜葱茏:烛光照耀下的花影,夜色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 锦地绣天香雾里:地面如锦,天空如绣,香气弥漫,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珠星璧月彩云中:星星和月亮交相辉映,彩云飘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 人间别有几春风:人间的春风显得格外珍贵,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地”、“绣天”等比喻手法,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对仗:如“珠星璧月”、“彩云中”,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情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主题思想在于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感受生活的温暖与生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帘:象征着美丽与华贵。
- 烛光:象征温暖和生命的光辉。
- 花影:象征生命的繁荣和美丽。
- 春风:象征温暖和生机,隐喻着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
诗中用来形容夜色繁茂的词是哪个?
A. 明媚
B. 葱茏
C. 皎洁 -
“珠星璧月”中“璧”指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美玉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情感更为豪放;而范成大的《浣溪沙》则细腻柔和,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