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堂溪》

时间: 2025-01-08 02:25:18

三面接渔樵,前门向郡桥。

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

夜拥军烟合,春浮妓舸邀。

此心无与醉,花影莫相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堂溪 薛能 〔唐代〕 三面接渔樵,前门向郡桥。 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 夜拥军烟合,春浮妓舸邀。 此心无与醉,花影莫相烧。

白话文翻译:

三面连接着渔人和樵夫的居所,前门正对着郡城的桥梁。 岸边的沙土崩塌,压到了橘树,山间的小径通向茶苗。 夜晚军队聚集,烟雾缭绕,春天妓女乘船邀请。 我的心不与醉酒为伍,花影请不要相互燃烧。

注释:

  • 渔樵:指渔夫和樵夫,这里泛指普通百姓。
  • 郡桥:指连接郡城的桥梁。
  • 岸沙崩橘树:岸边的沙土崩塌,压到了橘树。
  • 山径入茶苗:山间的小径通向茶苗的种植地。
  • 夜拥军烟合:夜晚军队聚集,烟雾缭绕。
  • 春浮妓舸邀:春天妓女乘船邀请。
  • 此心无与醉:我的心不与醉酒为伍。
  • 花影莫相烧:花影请不要相互燃烧,比喻不要让情感过于激烈。

诗词背景:

薛能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石堂溪》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融入了军旅和妓女的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个人情感的坚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石堂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首两句“三面接渔樵,前门向郡桥”展现了诗人居所的周边环境,既有渔樵的朴素生活,也有郡城的繁华。中间两句“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为载体,传达了岁月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后两句“夜拥军烟合,春浮妓舸邀”引入了军旅和妓女的元素,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历史感。最后两句“此心无与醉,花影莫相烧”则是诗人对个人情感的坚守,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首句“三面接渔樵”:通过“接”字,诗人将自己的居所与渔樵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与普通百姓的亲近。
  • 次句“前门向郡桥”:以“向”字引出郡桥,暗示了诗人居所的地理位置,同时也隐含了与外界的联系。
  • 第三句“岸沙崩橘树”:通过“崩”字,描绘了自然力量的无情,橘树的受损象征了生活的艰辛。
  • 第四句“山径入茶苗”:以“入”字,展现了山径的深远,茶苗的生长则象征了希望和生机。
  • 第五句“夜拥军烟合”:通过“拥”字,描绘了军队的聚集,烟雾的缭绕则增加了神秘感。
  • 第六句“春浮妓舸邀”:以“浮”字,描绘了妓女的轻盈,舸的邀请则增加了诗歌的动感。
  • 第七句“此心无与醉”:通过“无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醉的拒绝则体现了对清醒的追求。
  • 第八句“花影莫相烧”:以“莫相烧”,比喻情感的克制,花影的温柔则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渔樵:象征朴素的生活和普通百姓。
  • 郡桥:象征城市的繁华和与外界的联系。
  • 岸沙崩橘树:象征自然力量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
  • 山径入茶苗:象征希望和生机。
  • 夜拥军烟合:象征军队的聚集和神秘感。
  • 春浮妓舸邀:象征妓女的轻盈和动感。
  • 此心无与醉:象征对世俗的疏离和对清醒的追求。
  • 花影莫相烧:象征情感的克制和内心的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面接渔樵”中的“接”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连接 B. 接近 C. 接受 D. 接触
  2. “岸沙崩橘树”中的“崩”字描绘了什么? A. 自然的美景 B. 自然的破坏 C. 自然的生长 D. 自然的平静
  3. “此心无与醉”中的“无与”表达了什么? A. 无法参与 B. 不愿意参与 C. 不需要参与 D. 不值得参与
  4. “花影莫相烧”中的“莫相烧”比喻了什么? A. 情感的激烈 B. 情感的克制 C. 情感的消失 D. 情感的增强

答案:

  1. B. 接近
  2. B. 自然的破坏
  3. B. 不愿意参与
  4. B. 情感的克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对比:

  • 薛能的《石堂溪》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但薛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坚守,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