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除夕》

时间: 2024-12-29 19:00:54

此夕真堪惜,相催又一年。

烧灯聊共坐,酌酒向谁先。

爆竹声传急,梅花影对偏。

诘朝拜正旦,举手赞尧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夕真堪惜,相催又一年。
烧灯聊共坐,酌酒向谁先。
爆竹声传急,梅花影对偏。
诘朝拜正旦,举手赞尧天。

白话文翻译:

今夜真是值得珍惜,大家催促着又过了一年。
点燃灯火坐在一起,举杯饮酒又该先敬谁呢?
爆竹声急促地传来,梅花的影子正好映在一旁。
明天早上拜正旦,举手赞美尧天的美好。

注释:

  • 此夕:指除夕夜。
  • 真堪惜:真的值得珍惜。
  • 相催:相互催促,暗示时间的流逝。
  • 烧灯:点燃灯火,通常用于庆祝节日。
  • 聊共坐:一同坐在一起,聊聊天。
  • 酌酒向谁先:举杯饮酒,不知该先敬谁。
  • 爆竹声:指春节时放鞭炮的声音。
  • 梅花影:梅花的影子,象征着冬去春来。
  • 诘朝拜正旦:次日早上拜访新年,正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 举手赞尧天:举手赞美尧帝,尧帝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象征着美好的统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洪谟,明代诗人,以其作品的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风淳朴,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作品多关注社会和人情,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创作背景:

《丁亥除夕》作于明代除夕之夜,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年的期盼与祝福。除夕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诗人在此时刻通过酒、灯、爆竹等意象,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丁亥除夕》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了除夕夜的温馨与期待。首句“此夕真堪惜”便道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珍惜。每到这一时刻,无论是和亲友的聚会,还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都是值得铭记的瞬间。接下来的“烧灯聊共坐,酌酒向谁先”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朋友间的亲密互动,既有欢声笑语,又有对未来的期盼。

“爆竹声传急,梅花影对偏”则将节日的热闹与自然的宁静相结合,爆竹声象征着辞旧迎新的喜庆,而梅花则暗示着新生和希望。在这欢庆的时刻,诗人内心却又流露出淡淡的思索与感慨,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珍惜眼前的生活。

最后两句“诘朝拜正旦,举手赞尧天”则是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举手赞美尧天,表达了对美好政治的向往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期望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夕真堪惜:强调除夕夜的珍贵与值得珍惜。
  2. 相催又一年: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大家在催促着时间的变化。
  3. 烧灯聊共坐:描绘节日温馨的气氛,朋友们聚在一起。
  4. 酌酒向谁先:饮酒时的犹豫,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礼仪与情感。
  5. 爆竹声传急:描绘除夕夜的热闹场景,爆竹声象征着辞旧迎新。
  6. 梅花影对偏:梅花影子暗示着在冬天的寒冷中,春天的希望即将来临。
  7. 诘朝拜正旦:次日早上迎接新年,强调新年的重要性。
  8. 举手赞尧天:举手祝愿美好的未来,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烧灯聊共坐,酌酒向谁先”,形成对称的句式,使诗歌音韵和谐。
  • 象征:爆竹与梅花的意象分别象征着过往的辞别与未来的希望。
  • 反衬:节日的热闹与内心的思索相互映衬,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融汇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反映了人们在辞旧迎新时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代表着温馨的团聚。
  • :象征着友情与庆祝,体现了人际之间的联系与情感。
  • 爆竹:象征着辞旧迎新,传递着喜庆的氛围。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代表着冬去春来的新生。
  • 正旦:象征着新年的开始,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烧灯”主要象征什么? A. 黑暗
    B. 光明与希望
    C. 冷漠

  2. “举手赞尧天”中“尧”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战国时期的将军
    B. 古代的明君
    C. 现代的政治家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奈
    B. 对时间的珍惜与未来的期待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夜作》——杜甫
  • 《新年作》——王安石

诗词对比:

杜甫的《除夜作》同样表达了对除夕夜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陈洪谟的对于个人生活的珍惜形成鲜明对比。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节日的氛围来传达情感,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