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橘洲晚霁》
作者: 陈洪谟 〔明代〕
嘉树何年植,秋风万顷黄。
寒沙频弄影,落日远浮光。
锡贡珍堪拟,侯封富莫强。
孔明亦贻后,负郭只田桑。
白话文翻译:
这片橘树是何时种下的呢?秋风吹来,黄叶如万顷波浪。寒沙在地上不断变幻着影子,落日的余晖在远方闪烁。所赐的珍贵贡品虽可比拟,封侯的富贵却未必能持久。诸葛亮也曾留给后人,然而他所留下的只是田地和桑树。
注释:
字词注释:
- 嘉树:美好的树,这里指橘树。
- 秋风万顷黄:秋风吹拂下,树叶呈现出一片金黄的景象。
- 寒沙:指寒冷的沙土,可能是在傍晚时分的土地。
- 锡贡:指国家对有功之臣的赐赠。
- 侯封:封侯,是指被封为侯爵的荣誉。
- 孔明:指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诸葛亮。
- 负郭:负担着城郭的责任。
典故解析:
- 孔明贻后:指诸葛亮在世时为后人留下的智慧和治国之道,强调他虽有丰厚的知识遗产,但最终所能留给后人的只有田地和桑树,寓意财富和地位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洪谟,明代诗人,字君实,号少湖,晚号梅溪,生于明万历年间,曾任官职。他的诗歌以清新隽永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橘洲晚霁》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抒发对人生、财富与地位的思考,反映出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感慨。
诗歌鉴赏:
《橘洲晚霁》是一首描绘秋日傍晚的诗歌,诗人以橘树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的“嘉树何年植”引人入胜,似乎在追溯时间的流逝,接着“秋风万顷黄”通过浓厚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诗中有“寒沙频弄影,落日远浮光”的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短暂的哲理。接下来的“锡贡珍堪拟,侯封富莫强”则转向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诗人警示人们即使获得了财富与地位,也未必能持久,人生如梦,浮华难久。
最后一句“孔明亦贻后,负郭只田桑”引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即便是智者也只能留下有限的物质财富,强调了对精神财富与人文传承的重视。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融入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嘉树何年植:引入对橘树的思考,设问形式让人思绪飘远。
- 秋风万顷黄:描绘秋天的景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 寒沙频弄影:通过“寒沙”与“影”的结合展现出傍晚的静谧。
- 落日远浮光:落日的余辉让画面更加温暖而富有诗意。
- 锡贡珍堪拟:指出即使珍贵的贡品也不能与真正的精神财富相比。
- 侯封富莫强:对封侯富贵的批判,强调其短暂性。
- 孔明亦贻后:借助历史名人,强调传承与遗留下的价值。
- 负郭只田桑:结束语,强化财富与地位的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拟人生的短暂。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增加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物质财富的短暂与精神财富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橘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馈赠。
- 秋风: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寒沙:体现了岁月的无情与静谧。
- 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与人生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橘洲晚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洪谟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孔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 B. 曹操
- C. 刘备
- D. 孙权
-
诗中“锡贡珍堪拟,侯封富莫强”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财富是持久的
- B. 财富是短暂的
- C. 财富与地位是最重要的
- D. 财富与精神无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自然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战乱背景下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橘洲晚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意境,而陈洪谟则结合了人生哲理,展现了更为深邃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橘洲晚霁》这首诗的意蕴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