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九日雪三首》

时间: 2025-01-06 15:36:17

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

人言无复雪,天意肯违时。

宿麦争萌达,遗蝗绝类滋。

年丰如可待,吾岂病长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 人言无复雪,天意肯违时。 宿麦争萌达,遗蝗绝类滋。 年丰如可待,吾岂病长饥。

白话文翻译:

新年即将到来,春天似乎还迟到了半个月。 人们都说不会再下雪了,但天意难道会违背时节吗? 冬麦争相发芽生长,残留的蝗虫不再繁殖。 如果丰收有望,我怎会长期忍受饥饿呢?

注释:

  • 岁是明朝尽:指新年即将到来。
  • 春犹半月迟:春天似乎比往年晚到了半个月。
  • 人言无复雪:人们说不会再下雪了。
  • 天意肯违时:天意难道会违背时节吗?
  • 宿麦争萌达:冬麦争相发芽生长。
  • 遗蝗绝类滋:残留的蝗虫不再繁殖。
  • 年丰如可待:如果丰收有望。
  • 吾岂病长饥:我怎会长期忍受饥饿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年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新年和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农业丰收的希望。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年末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新年和春天的期待。诗中“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一句,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透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人言无复雪,天意肯违时”则通过对天意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后两句“宿麦争萌达,遗蝗绝类滋”通过对农作物和害虫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是明朝尽”:新年即将到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春犹半月迟”:春天似乎比往年晚到了半个月,透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期盼。
  • “人言无复雪”:人们说不会再下雪了,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 “天意肯违时”:天意难道会违背时节吗?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 “宿麦争萌达”:冬麦争相发芽生长,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希望。
  • “遗蝗绝类滋”:残留的蝗虫不再繁殖,表达了对害虫减少的喜悦。
  • “年丰如可待”:如果丰收有望,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 “吾岂病长饥”:我怎会长期忍受饥饿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拟人:“宿麦争萌达”中的“争”字赋予了冬麦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岁是明朝尽,春犹半月迟”中的“岁”与“春”、“明朝尽”与“半月迟”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年末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新年和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农业丰收的希望。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岁:时间的流逝,新年的到来。
  • 春: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的象征。
  • 雪:自然现象,时节的标志。
  • 宿麦:农作物的代表,丰收的希望。
  • 遗蝗:害虫的代表,农业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是明朝尽”指的是什么? A. 新年即将到来 B. 春天即将到来 C. 冬天即将到来 D. 夏天即将到来

  2. 诗中“春犹半月迟”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夏天的期待 D. 对秋天的怀念

  3. 诗中“人言无复雪”表达了什么? A. 对雪的喜爱 B. 对雪的厌恶 C. 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D. 对自然现象的忽视

  4. 诗中“年丰如可待”表达了什么? A. 对丰收的担忧 B. 对丰收的希望 C. 对饥饿的担忧 D. 对饥饿的希望

答案:

  1. A
  2. A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元日》:通过对新年的描绘,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赵蕃《十二月二十九日雪三首》与王安石《元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象和农业丰收,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和政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