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斜光隐西壁,暮雀上南枝。
风来秋扇屏,月出夜镫吹。
深心起百际,遥泪非一垂。
徒劳妾辛苦,终言君不知。
白话文翻译:
斜斜的阳光透过西墙,傍晚的鸟儿飞上南边的树枝。
秋风吹拂着扇子和屏风,月亮升起时,灯火摇曳。
内心的忧愁如百般波澜,远远的泪水不是一滴两滴。
我辛苦的等待是徒劳的,最终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情。
注释:
- 斜光:斜射的阳光。
- 暮雀:傍晚时分的鸟儿。
- 秋扇屏:秋天的扇子和屏风,暗示秋天的气息。
- 深心:内心深处的情感。
- 遥泪:远方的泪水,象征思念的深切。
- 妾:古时对女性的自称,表明身份的卑微。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秋天、孤独、思念等意象,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常常经历的苦闷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僧孺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较少被详细记载。他的作品多表达了个人情感,尤其是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与压抑。
创作背景:
《秋闺怨》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动荡不安的时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这首诗反映了女性在孤独中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哀伤。
诗歌鉴赏:
《秋闺怨》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通过“斜光隐西壁”和“暮雀上南枝”描绘出一个宁静、凄凉的秋日傍晚景象,给人一种萧索和孤独的感觉。接着,秋风和月光的描写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愁苦的氛围,传达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深心起百际,遥泪非一垂”一句,通过“百际”的波澜和“遥泪”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重,仿佛在诉说着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的泪水。而最后两句则揭示出诗人对爱情的付出与期待的失落,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是内敛而细腻的,既有对秋日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光隐西壁:描绘了秋日夕阳斜照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氛围。
- 暮雀上南枝:傍晚时分,鸟儿归巢,增添了孤独感。
- 风来秋扇屏:秋风的吹拂,使得扇子与屏风也似乎带着凉意,增添了秋天的情绪。
- 月出夜镫吹:月光升起,灯光摇曳,象征着夜的来临,暗示内心的孤寂。
- 深心起百际:内心的忧愁如波浪般起伏,情感复杂。
- 遥泪非一垂:远方的泪水,说明思念的深重。
- 徒劳妾辛苦:指女性的付出和努力是无用的,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
- 终言君不知:最终的失落与哀伤,表明爱人对她的心意未曾知晓。
修辞手法:
- 意象:使用了秋天、月光、鸟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情感氛围。
- 对仗:如“深心起百际,遥泪非一垂”,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比喻:用“百际”比喻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女性在爱情中的孤独和无助,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 光:代表希望与温暖,但在此却映衬出阴郁的心情。
- 泪:象征着思念与失落,内心的苦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
- B. 秋
- C. 夏
- D. 冬
-
“遥泪非一垂”中的“遥泪”指的是什么?
- A. 近处的泪水
- B. 远方的思念
- C. 快乐的泪水
- D. 忧伤的眼泪
-
诗中提到的“妾”是什么意思?
- A. 妇女
- B. 妻子
- C. 侍女
- D. 年轻女子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僧孺的《秋闺怨》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女性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但王僧孺的作品更多地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美。两首诗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