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宁寺》

时间: 2025-01-19 19:45:09

西山踏破万层青,与客携壶上太宁。

泉石有情容避俗,轩裳无术可逃形。

云萦屋角僧禅静,露下松梢鹤梦醒。

明日却寻尘镜去,晓猿啼月若为听。

意思解释

游太宁寺

作者: 王璹 〔金朝〕


原文展示:

西山踏破万层青,与客携壶上太宁。
泉石有情容避俗,轩裳无术可逃形。
云萦屋角僧禅静,露下松梢鹤梦醒。
明日却寻尘镜去,晓猿啼月若为听。


白话文翻译:

我脚踏西山,越过层层青翠,与朋友一同携壶上太宁寺。
泉水和岩石似乎有情,愿意避开世俗;而我的衣袍却无计可逃脱形迹。
云雾缭绕在屋角,僧人静坐禅修;露水滴落在松梢,惊醒了梦中的白鹤。
明天我又要去寻找尘世的镜子,听那清晨的猿啼,月光似乎也在倾听。


注释:

  • 踏破: 踏上,走过。
  • 万层青: 形容山色苍翠,层层叠叠。
  • 携壶: 带着酒壶,表示与友人一同游玩。
  • 泉石有情: 泉水和山石似乎有情感,象征自然的灵性。
  • 轩裳: 指轻薄的衣物,隐喻逃避世俗的方式。
  • 云萦: 云彩缭绕,形容环境的宁静。
  • 猿啼: 猿猴的啼叫声,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意境。

典故解析:
“轩裳无术可逃形”可视为对隐逸生活的反思,强调即使在自然中寻求宁静,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璹,金朝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崇尚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璹游览太宁寺时,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诗歌鉴赏:

《游太宁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开篇即以“西山踏破万层青”引入,描绘出西山的壮丽与层次,激发读者的视觉想象。诗人与友人一同登山,象征着友谊与共享的快乐。在描写泉石时,诗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云萦屋角僧禅静”一句,描绘了一个恬静的禅房,云雾缭绕,仿佛时间在此凝固,形成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随后,“露下松梢鹤梦醒”则通过自然现象传达出一种生机与灵动,展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最后两句“明日却寻尘镜去,晓猿啼月若为听”,则是一种对未来的回归与反思,尽管沉醉于自然之美,诗人仍无法抵御世俗的牵绊,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在此处得以升华。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山踏破万层青: 描绘作者攀登西山的场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2. 与客携壶上太宁: 友人同行,暗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泉石有情容避俗: 自然的泉水和岩石似乎有灵性,渴望避开喧嚣。
  4. 轩裳无术可逃形: 表达即使在自然中也无法逃避世俗的束缚。
  5. 云萦屋角僧禅静: 画面安静,突出禅宗的清幽。
  6. 露下松梢鹤梦醒: 通过自然现象传达生机,暗示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7. 明日却寻尘镜去: 预示着对尘世的回归,内心的挣扎。
  8. 晓猿啼月若为听: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然之声与内心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 “泉石有情”暗喻自然的灵性。
  • 拟人: “云萦屋角”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世俗的纠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 代表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泉石: 象征自然的灵性与宁静。
  • : 表示变化无常的生活。
  • 松鹤: 象征长寿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游太宁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璹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明日却寻尘镜去”意味着什么?

    • A. 继续隐居
    • B. 回归世俗生活
    • C. 追求名利
  3. 诗中“云萦屋角”描述的是?

    • A. 一座高楼
    • B. 一处禅房
    • C. 一片森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璹的《游太宁寺》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强调静谧的内心世界,而王璹则在宁静中探讨世俗的困扰。

参考资料:

  • 《金朝诗人研究》
  • 《王璹诗文集》
  • 《中国山水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