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川园诗 其二》
时间: 2025-01-14 19:56: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世五十年,中心车轮转。
夜梦昼所思,晨兴苦讹舛。
至此一屏除,松风泠然善。
稚子学烹茶,庭鸟忽惊散。
我欲嗔稚子,复念戒烦懑。
万物自去来,如人有修短。
忘言隐几卧,闲云任舒卷。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经历了五十年,心中的车轮不停地转动。
夜里做梦,白天又想念,早晨起床却感到困惑不已。
此时此刻,心中一切烦恼似乎都消散了,松林间的风声清凉而舒适。
小孩在学习烹茶,庭院里的小鸟忽然惊飞而去。
我想要责怪小孩,但又想起了要戒除烦恼的道理。
万物自有自己的来去,就像人的生死长短。
我忘却了言语,隐居在几上安卧,任凭闲云自由地舒卷。
注释:
- 入世:进入世俗生活,经历世间事情。
- 中心车轮转:形象地表达内心的思绪不停转动。
- 晨兴苦讹舛:早晨起床时的困惑和不安。
- 松风泠然善:松树间的风声清凉,带来宁静的感觉。
- 稚子:指年幼的孩子。
- 戒烦懑:戒除烦恼与忧愁的心态。
- 万物自去来:万物都有其自然的生灭规律。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顾建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经历过人生的种种之后,反思生活的意义和内心的平静,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慧川园诗 其二》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的喜爱。诗中提到“入世五十年”,让人感受到诗人经历的世事繁杂与人生的沉浮。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意识到了一种内心的转变,夜梦与白日的思念交织,体现了人对过往的留恋与思考。随着“至此一屏除”的出现,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松风的声响让人感到舒适,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之美。
“稚子学烹茶,庭鸟忽惊散”描绘了生活中平常的场景,孩子的无邪与大自然的生动相互交融,增添了生活的乐趣。然而,诗人又对孩子的打扰感到不满,但随即又反思自己的烦恼,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万物自去来,如人有修短”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强调了自然法则与人生无常。最后,诗人选择“忘言隐几卧”,不再追求外界的纷扰,而是选择自我安宁,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世五十年,中心车轮转。”:诗人经历了五十年的世事,内心的思绪不断转动。
- “夜梦昼所思,晨兴苦讹舛。”:在夜晚的梦境与白天的思考中,早晨醒来却感到困惑。
- “至此一屏除,松风泠然善。”:此时,内心的烦恼似乎消散,松风清凉而悦耳。
- “稚子学烹茶,庭鸟忽惊散。”:小孩在学习茶艺,庭院中的小鸟受到惊吓而飞走。
- “我欲嗔稚子,复念戒烦懑。”:我想责骂孩子,但又想起要放下烦恼。
- “万物自去来,如人有修短。”:万物自有其来去变幻,正如人的生命长短。
- “忘言隐几卧,闲云任舒卷。”:我选择隐居,无需言语,任由闲云自由舒卷。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思绪比作“车轮”,形象生动。
- 拟人:松风被形容为“泠然善”,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晨兴苦讹舛”与“忘言隐几卧”,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松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带来心灵的舒适。
- 稚子:代表纯真与生命的希望,体现了生命的延续。
- 庭鸟:象征自由与活力,但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意外与变化。
- 闲云:象征随意与自在,传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世事?
- A. 30年
- B. 50年
- C. 70年
-
诗人对“稚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完全责备
- B. 既想责备又反思
- C. 不在乎
-
“万物自去来”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苦恼
- B. 生命的无常
- C. 孩子的成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顾建元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顾建元更强调对生活的反思与超然,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