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县丞之官临皋》
时间: 2025-01-06 08:3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年闾巷共嬉游,
邂逅京华总白头。
奉使曾持巴郡檄,
之官又买潞河舟。
岭南翠雾含津树,
海上红霞映县楼。
怀抱公馀清似水,
题诗还忆寄中州。
白话文翻译:
在小年的街巷里一起嬉戏游玩,
在京城偶然遇见,大家都已白发苍苍。
曾经奉命持有巴郡的文书,
如今在官职上又买了潞河的船只。
岭南的翠绿雾气中,树木含苞待放,
海上的红霞映照着县楼的身影。
心中怀抱着公余的清幽,像水一样透明,
写下这首诗还想寄往中州。
注释:
-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标志着春节的开始。
- 闾巷:指街巷、乡村。
- 邂逅:偶然相遇。
- 京华:指北京,古代的政治中心。
- 奉使:被派遣,奉命出使。
- 巴郡:古代的地名,今重庆地区。
- 潞河:指潞河流域,今山西一带。
- 岭南:通常指珠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风景优美。
- 清似水:比喻心境的清澈与宁静。
- 中州:指中原地区,古时通常用以指代中原文化的发源地。
典故解析:
- 巴郡檄:古时的公文,巴郡是蜀地的一个重要地区,出使巴郡意味着有重要使命。
- 潞河舟:潞河是重要的水路交通,买船意味着与地方的联系与交往。
- 京华总白头:暗指岁月如梭,人在京城久居,终将变老,反映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士奇(1488-1559),字景贤,号云白,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曾任内阁学士,参与编纂《永乐大典》。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清雅,常融入个人情怀与历史背景。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怀念。背景可能与他在京城的生活及与朋友的交往有关。
诗歌鉴赏:
《李县丞之官临皋》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诗作。诗中,杨士奇以小年时与朋友嬉游的场景开篇,营造了一种温馨而怀旧的氛围。随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从欢乐的场景转到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京华总白头"一句,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曾经被派往巴郡,表明他曾有过重要的使命与经历,而如今在官职上又购置潞河舟,显现出他在仕途上的变迁与努力。此处不仅透露出作者的政治生活,也反映了他对地方风物的喜爱。
"岭南翠雾含津树,海上红霞映县楼",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岭南的美丽与海上日落的壮丽,营造了一种诗意的画面。这种自然的美与人事的感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最后两句,诗人以"怀抱公馀清似水,题诗还忆寄中州"作结,表达了他心中那份清澈的情怀与对故乡的思念,既有对过往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寄托。整首诗在清丽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人生思考中,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与情感,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年闾巷共嬉游:描绘了小年时光,和朋友在街巷游玩的快乐场景。
- 邂逅京华总白头:表明时间流逝,和朋友偶然相遇时,大家都是白发苍苍。
- 奉使曾持巴郡檄:提及自己曾经的使命,显示出他曾在官场的经历。
- 之官又买潞河舟:说明他在新的官职上又拓展了新的交往,购买船只。
- 岭南翠雾含津树:描绘岭南的美丽自然,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海上红霞映县楼:展现了海上壮丽的日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 怀抱公馀清似水: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澄澈,如水一般纯净。
- 题诗还忆寄中州:结尾对故乡的思念,写诗寄情中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怀抱公馀清似水”,将内心的宁静比作清水,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岭南翠雾含津树,海上红霞映县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与对美好自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小年:象征着节日与团圆,寓意美好与希望。
- 京华:代表着繁华与变迁,反映了人生的旅途与无常。
- 岭南翠雾: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反映出诗人的情怀。
- 海上红霞: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瞬息万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年指的是农历的哪个日期?
- A. 腊月初一
- B.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 C. 正月初一
- D. 正月十五
-
诗中提到的“巴郡”位于今哪个地区?
- A. 四川
- B. 重庆
- C. 山西
- D. 湖北
-
诗中“怀抱公馀清似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情
- B. 忧伤
- C. 宁静与清澈
- D. 忘却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旅途与时间的流逝,展现豪放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杨士奇《李县丞之官临皋》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到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感悟,但王维的笔调更为洒脱,而杨士奇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