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兴十章 其九》
时间: 2025-01-06 08:11: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寅春兴十章 其九
春衫寒褪试开襟,
竹气穿花润壁琴。
林密渐多交让树,
巢疏不复有争禽。
调饥挑菜防伤指,
小摘芼羹戒食心。
老去诗肠堪辟谷,
赤松黄石许相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衬衣已经褪去寒意,试着打开衣襟,
竹子的清香透过花朵润泽了壁上的琴。
树林愈加茂密,树木之间的交错让人感到亲切,
而鸟巢则稀疏,再也听不到争鸣的鸟声。
调试饥饿的心情,挑选野菜以防伤指,
小心地摘取香草做羹,警惕着食欲的诱惑。
年纪渐长,诗人的肠胃也能忍受清淡,
赤松和黄石,愿意与我相知相寻。
注释:
- 春衫:春天的衬衣,象征温暖的春季。
- 竹气:竹子的气息,清新而雅致。
- 润壁琴:指琴的音色如同竹气般润泽,壁指墙壁,表示琴放置在墙边。
- 交让树:交错生长的树木,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巢疏:鸟巢稀疏,暗示春天鸟类活动减少。
- 调饥挑菜:调节饥饿,挑选野菜,表明生活简朴。
- 芼羹:用香草煮成的羹,体现对饮食的讲究。
- 辟谷:指清淡饮食或不吃谷物的修行。
- 赤松黄石:指道教中的两位高人,象征追求精神上的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萱,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结合了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理想与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哲理思考。开头两句以春衫与竹气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体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句子则将视线转向树林和鸟巢,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又在“巢疏不复有争禽”中透出一丝宁静与淡泊,暗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后半部分则更为内省,诗人通过简单的饮食与清淡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心灵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逐渐转向对内心的探索,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衫寒褪试开襟:春天到了,寒意消退,试着打开衣襟以感受温暖。
- 竹气穿花润壁琴:竹子的清香透过花朵,润泽了墙边的琴。
- 林密渐多交让树:树林愈加茂密,树木交错生长,显得自然亲切。
- 巢疏不复有争禽:鸟巢稀疏,再也听不到争鸣的鸟声,暗示宁静。
- 调饥挑菜防伤指:调整饥饿的状态,挑选野菜以防伤到手指。
- 小摘芼羹戒食心:小心地摘取香草做羹,警惕食欲的诱惑。
- 老去诗肠堪辟谷:年纪渐长,诗人的肠胃也能忍受清淡。
- 赤松黄石许相寻:愿意与赤松和黄石这两位高人相知相寻。
-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如“竹气穿花”),拟人(如“巢疏不复有争禽”),对仗(如“调饥挑菜”与“小摘芼羹”),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清淡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物质和精神的反思与选择。
意象分析:
- 春衫:象征温暖与新生。
- 竹气: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壁琴:象征文人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
- 交让树:体现自然的和谐与亲密感。
- 巢疏:暗示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芼羹: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对饮食的讲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衫”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衣物?
- A. 冬季
- B. 春季
- C. 秋季
- D. 夏季
-
诗中提到的“调饥挑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物质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生活的简朴
-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萱的《甲寅春兴十章 其九》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前者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哲理思考,而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两者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维与张萱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