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父与葛篇》

时间: 2025-01-06 12:45:14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依宜织江雨空,
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
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
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
吴娥莫道吴刀涩。

白话文翻译:

在空荡荡的江边,细雨飘洒,像织女在织布;
六月的雨中,兰台的风吹拂而来。
博罗的老仙人正好从洞中出来,
在千年的石床上,传来鬼哭般的声音。
洞堂里毒蛇的气味弥漫,
江里的鱼不吃食物,立在沙滩上。
我想从箱子里剪下一尺的天空,
吴娥,你可不要说吴刀太涩了。

注释:

  • 依依:形容细雨纷纷而下,轻柔的样子。
  • 兰台: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常用来指代文化场所。
  • 博罗:地名,指广东省博罗县。
  • 千岁石床:象征长久和历史。
  • 蛇毒浓凝:形容洞里的潮湿和邪气。
  • 衔沙立:鱼在沙滩上立着,不吃东西,暗示困境。
  • 吴娥:可能指代某个女子,或是用来代表某种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李贺的诗歌风格受到古典诗歌的影响,常常以豪放、奔放和神秘的气息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罗浮山父与葛篇》写于李贺的诗歌创作高峰期,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涉及的博罗老仙,暗示了道教的修行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李贺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道教哲学的关系,诗中有对江雨、兰台、老仙等意象的描摹,传达出一种恬淡而又神秘的气氛。诗前两句描绘了江边的雨景,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紧接着以“博罗老仙”的出现引入了道教的元素,增强了诗的深度。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蛇毒和鱼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道教的思想,暗示了世间万物的相互依存与矛盾。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李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依依宜织江雨空:细雨如织,营造出空旷的江边景象。
  2. 雨中六月兰台风:六月的雨中,微风轻拂,给人一种清新感。
  3. 博罗老仙时出洞:道教的老仙人从洞中走出,象征着智慧和长生。
  4. 千岁石床啼鬼工:在石床上,似乎可以听到鬼魂的哭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5. 蛇毒浓凝洞堂湿:洞里潮湿,弥漫着毒蛇的气息,营造出阴暗的氛围。
  6. 江鱼不食衔沙立:鱼停在沙滩上不吃东西,暗示生命的困扰和无奈。
  7. 欲剪箱中一尺天:渴望从箱子中剪下一尺天空,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8. 吴娥莫道吴刀涩:劝告吴娥不要抱怨吴刀太涩,暗含对人生的哲思。

修辞手法:

  • 比喻:以“依依宜织”比喻雨的细腻,增强诗意。
  • 拟人:将鱼的行为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道教文化,表达了对自由和长生的追求,同时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困境,展现了李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雨: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变化。
  • 兰台:代表文化与智慧的聚集。
  • 博罗老仙:象征着道教的长生与智慧。
  • 蛇毒:暗示危险与邪恶。
  •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挣扎。
  • 一尺天:象征理想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贺的《罗浮山父与葛篇》主要描绘了哪个自然景象? A. 雪景
    B. 雨景
    C. 晴天
    D. 夕阳

  2. 诗中提到的“博罗老仙”代表了什么? A. 道教的智慧
    B. 人间的烦恼
    C. 农民的生活
    D. 诗人的朋友

  3. “江鱼不食衔沙立”表现了哪种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欢乐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行路难》: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行路难》相比,李贺的《罗浮山父与葛篇》更侧重于自然与道教哲学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抗争和不屈精神。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选》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