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其一 寄祝德滋弟》
时间: 2025-01-02 19:41:41意思解释
剔银灯 其一 寄祝德滋弟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原文展示:
壮岁浮名抛掷。
但有事东阡南陌。
好月凉飔,小门深巷,
消受就红灯碧。
莫辜秋夕。
拼醉倒人间狂客。
况是头须未白。
千岁徒忧奚益。
小妇调笙,霜螯入手,
不数琼筵瑶席。
金貂烜赫。
肯换与雨蓑云笠。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的浮华名利都抛在一旁,
只希望能在东边的田野和南边的小路上闲逛。
明月清风,狭小的小门深巷,
享受着红灯和碧绿的夜色。
不要辜负这秋天的夜晚,
痛痛快快地醉倒在世间的狂欢客中。
更何况我头发还未花白,
活千年又能有什么益处呢?
那小妻子在调笙,手中捧着霜螯,
不必计较琼筵与瑶席的奢华。
金貂的华丽,
又何必与雨蓑云笠来交换呢?
注释:
- 壮岁:年轻有为的时代。
- 东阡南陌:指东边的田埂和南边的小路,寓意悠闲的乡村生活。
- 红灯碧:形容夜晚的灯光和自然景色。
- 秋夕:秋天的夜晚。
- 拼醉:尽情地喝酒。
- 千岁徒忧奚益:活得再长也没有实质的好处,反而是徒增忧虑。
- 小妇:小妻子,指年轻的妻子。
- 琼筵瑶席:形容奢华的宴席。
- 金貂:贵重的皮毛,象征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洒脱,常以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对人生的看法。
创作背景:
《剔银灯》是梁清标寄赠给祝德滋弟的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作者对浮名的淡泊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抒发了作者对浮名的淡漠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开头便直言壮年时期抛弃浮华名利,转而寻求田园间的悠闲,这种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随后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好月凉飔”“小门深巷”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夜晚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中提到“不辜秋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尤其是在秋天的夜晚,正是适合饮酒作乐的时刻,提醒人们要享受生活的乐趣。接着,诗人自省“况是头须未白”,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尚在,活着不必太过忧虑。最后,他提及“小妇调笙”与“金貂烜赫”,将生活的奢华与平淡进行对比,表明自己更倾向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华丽。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既有对世事的反思,也有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在明代诗歌中显得格外珍贵,展现了梁清标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岁浮名抛掷:表达了对年轻时追求名声的反思与放弃。
- 但有事东阡南陌:渴望回归田园生活,享受平淡之乐。
- 好月凉飔,小门深巷:描绘了一个宜人的夜晚场景。
- 消受就红灯碧:享受这宁静的夜色与灯光。
- 莫辜秋夕:劝诫人们珍惜美好的时光。
- 拼醉倒人间狂客:畅饮,尽情享受生活。
- 况是头须未白:强调年轻的身体与心态。
- 千岁徒忧奚益:活得再久也不如活得快乐。
- 小妇调笙:生活的细腻与温馨。
- 霜螯入手,不数琼筵瑶席:珍惜眼前的简单快乐,不必追求奢华。
- 金貂烜赫。肯换与雨蓑云笠:对奢华生活的否定,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奢华与平淡进行对比。
- 对仗:如“好月凉飔,小门深巷”,形成和谐的音律。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简单快乐的珍惜,反对对浮华的追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与美好时光。
- 灯:代表温暖与生活的乐趣。
- 霜螯:体现生活中的细腻美。
- 金貂:象征奢华与物质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阡南陌”指的是: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田野
C. 高山流水 -
诗人对待浮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反感
C. 无所谓 -
“小妇调笙”中的“小妇”指的是: A. 朋友
B. 妻子
C. 妈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畅饮态度,但更加强调豪放与豪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展现了思乡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歌鉴赏指南》
- 《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