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佛手柑不至词以寄慨》
时间: 2025-01-03 03:16: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记得常年此际,风送闽天柑子。
珠舶帆轻,花洋浪细,香遍吴头楚尾。
武夷仙使,向缥缈鲤湖传至。
讵料岩关笳吹,竟隔千山万水。
天竺烟深,潮音月落,今日不知何世。
匆匆弹指,都不道江山如此。
白话文翻译:
在这常年此时,我常常记得,风将闽地的柑子送来。
轻盈的帆船在水面上行驶,花洋的波浪轻柔细腻,香气遍及吴地和楚地。
武夷的仙客,向那缥缈的鲤湖传递而来。
谁曾想到,岩关的笳声吹响,竟然隔着千山万水。
天竺的烟雾弥漫,潮音伴随着月落,今天不知道是什么时代。
匆匆一弹指,竟然没有人说江山如此变迁。
注释:
- 闽天柑子:指福建地区出产的柑橘类水果,代表着当地的特产。
- 珠舶:指装载珍珠的船,象征富贵与美好。
- 武夷仙使:传说中武夷山的神仙,代表着高远的境界。
- 岩关笳吹:岩关的笳声,象征遥远的地方与思念之情。
- 天竺:指印度,常用作异国的代称。
- 匆匆弹指:形容时间的飞逝,转瞬即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595—约1670),字孟诸,号白云,福建福州人。清代诗人,以词、曲闻名,擅长抒发情感和描绘自然。他的作品常蕴含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明清交替之际,社会动荡,民众心态复杂。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剔银灯 佛手柑不至词以寄慨》是一首情感细腻而又蕴含深意的作品。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记得常年此际”,引入了一个时间节点,诗人似乎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风送柑子的季节,那是一种自然的馈赠,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珠舶帆轻,花洋浪细”,通过对水面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微风拂面的舒适。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转向对遥远的思念——“武夷仙使,向缥缈鲤湖传至”,此处的“仙使”将思念的情感提升到一种神秘而超然的境界,传递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接下来的“讵料岩关笳吹,竟隔千山万水”,则突出了诗人对距离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已经无法用时间和空间来衡量的无奈。最后的“匆匆弹指,都不道江山如此”,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感叹人生如梦,时间转瞬即逝,尽管江山依旧,但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到无比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思念,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人生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常年此际:引入季节的背景,突出时间的流逝。
- 风送闽天柑子:描绘自然的馈赠,象征生机和希望。
- 珠舶帆轻,花洋浪细:通过轻盈的船只和细腻的波浪,营造愉悦的氛围。
- 武夷仙使,向缥缈鲤湖传至:引入神秘的元素,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讵料岩关笳吹,竟隔千山万水:突出距离的遥远,表达思念的无奈。
- 天竺烟深,潮音月落: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
- 今日不知何世:感叹时光的变迁,表达对现实的迷茫。
- 匆匆弹指,都不道江山如此:总结整首诗的情感,感叹人生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舶”比喻美好的生活。
- 对仗:如“风送”和“香遍”,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岩关笳吹”,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气息。
- 花洋浪:代表着柔和与美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 武夷仙使: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岩关笳声:表达了对距离的感慨与思念的情绪。
- 潮音月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闽天柑子”指的是哪个地区的特产? A. 福建
B. 广东
C. 浙江 -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愉悦
B. 愤怒
C. 感叹 -
“匆匆弹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所谓
B. 时间飞逝
C. 悠闲自得
答案:
- A. 福建
- C. 感叹
- B. 时间飞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风格更为直白,情感更为浓烈。
- 杜甫《春望》:描绘了动荡时代的忧虑,情感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