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次沈子山韵》
时间: 2025-01-03 06:10: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岸江风柔劲。金波浣花明镜。小槛寻诗,浮家浴礨,还照合欢鸾影。沤歌遥听,心声送双双呼应。经片雨生凉却病。卷翠袖香扶人醒。待月廊边,移云障后,枕肩妒花头并。情多谁更。偏离绪恼著无定。
白话文翻译
隔着河岸,江风柔和而有力,金色的波光照耀着花朵如同明镜。我在小栏杆旁寻觅诗句,仿佛在水中漂浮的家,沐浴在石滩上,还映照着合欢花下的鸾鸟影子。远处传来的歌声,心声如双双呼应。经过几场细雨,带来一丝凉意,却又让我心中生病。卷起翠袖,香气扶助人苏醒。待在月光下的廊边,移开云层的遮挡,枕着肩膀,妒忌那花头的娇艳。情意如此之多,谁又能更胜一筹?偏偏这种情绪,恼人而无所依托。
注释
- 江风:指江边的风,形容轻柔而有力。
- 金波:指阳光照耀下的波光,形容景色美丽。
- 小槛:小栏杆或小平台,适合吟诗作画的地方。
- 合欢鸾影:合欢花下的鸾鸟影子,象征爱情和欢乐。
- 沤歌:远处传来的歌声,形容音乐的悠扬。
- 卷翠袖:卷起绿色的袖子,描绘女性的优雅。
- 妒花头:妒忌花儿的娇艳,表达情感的细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1953),字俊卿,号湖帆,晚号清白老人,江苏人,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以山水画和诗词而闻名,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常蕴含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吴湖帆晚年,正值其艺术生涯的成熟期。诗中描绘的江南美景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剔银灯》是一首具有浓厚江南风情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的细腻感受。诗的开篇以“隔岸江风柔劲”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江边的柔和风情与动人景致,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随后的“金波浣花明镜”,不仅描绘了波光粼粼的美丽画面,还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情连接。
在“浮家浴礨”的描写中,诗人以“浮”字传达出一种飘逸的生活态度,仿佛自己是生活在水中,随波漂流的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合欢花下的鸾影,既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又暗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随后的“经片雨生凉却病”,表达了在经历了细雨之后,身心感受到的清凉与舒适,然而这种清凉又伴随着心中的忧虑与烦恼。诗人通过“卷翠袖香扶人醒”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仿佛在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存在让人感到温暖与宁静。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情多谁更,偏离绪恼著无定”,则以情感的纠结和无奈,点出了人心的复杂与难以理清的情感关系。整首诗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呈现出吴湖帆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岸江风柔劲:描绘了江边的环境,风吹拂着水面,给人一种柔和而强劲的感觉。
- 金波浣花明镜: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出花朵的美丽,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 小槛寻诗:在小栏杆旁,诗人寻觅诗句,表达对诗意的追求。
- 浮家浴礨:形容生活在水边,像在水中漂浮一样,表现出一种随意而恬淡的生活态度。
- 合欢鸾影:合欢花下的鸾鸟影子,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沤歌遥听:远处传来的歌声,带来悠扬的音乐氛围。
- 心声送双双呼应:心灵的声音彼此呼应,暗示情感的共鸣。
- 经片雨生凉却病:细雨带来清凉,但也伴随着心中的烦恼。
- 卷翠袖香扶人醒:绿色袖子卷起,香气让人苏醒,描绘女性的优雅。
- 待月廊边:在月光下的廊边,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枕肩妒花头并:枕着肩膀,妒忌花儿的娇艳,表现出对美的向往和情感的复杂。
- 情多谁更:情感如此丰富,谁能超越?
- 偏离绪恼著无定:情绪难以把握,内心充满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波浣花”,将波光比作镜子,展现出美丽的景象。
- 拟人:如“心声送双双呼应”,将心声赋予了交流的能力。
- 对仗:整首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情感的细腻观察,以及在生活中面对情感纠葛的无奈与困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递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风:象征自由与流动,带来生活的气息。
- 金波:代表光明与美丽,象征着希望与幸福。
- 合欢:象征爱情与团聚,传达了对美好关系的向往。
- 翠袖:代表优雅与女性的柔美,展现了生活的细腻。
- 月光:象征浪漫与宁静,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波”所指的是: A. 太阳的光辉
B. 水面的波光
C. 风的流动 -
“卷翠袖香扶人醒”中的“翠袖”指的是: A. 绿色的花瓣
B. 绿色的衣袖
C. 绿色的窗帘 -
诗中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欢快
C. 复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夏日绝句》:李清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剔银灯》都表达了对美好情境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后者则在美景中融入了复杂的情感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湖帆诗词精选》
- 《江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