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万年枝》
时间: 2025-01-01 09:56: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暖万年枝
作者: 郭求 〔唐代〕
旭日升溟海,芳枝散曙烟。
温仁临树久,煦妪在条偏。
阳德符君惠,嘉名表圣年。
若承恩渥厚,常属栋梁贤。
生植虽依地,光华只信天。
不才堪仄陋,徒望向荣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初升的太阳映照着大海,芬芳的树枝散发着清晨的烟雾。
温暖的仁德长久地笼罩在树上,和煦的阳光偏偏照在枝条上。
阳光的恩德象征着君主的惠泽,良好的名声昭示着太平的年景。
如果能够承受这样的恩泽,就应当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虽然生长在地面之上,光辉却只相信天赋。
我能力不足,环境狭陋,只能空希望能向前荣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溟海:深邃的海洋。
- 芳枝:芬芳的树枝。
- 温仁:温暖的仁德。
- 煦妪:和煦的阳光。
- 阳德:来自阳光的恩德。
- 栋梁: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 渥厚:恩泽深厚。
- 光华:光辉。
- 不才:能力不足。
- 仄陋:环境狭窄陋劣。
典故解析:
- “栋梁”是古代对优秀人才的比喻,常用于形容国家的中坚力量,出自《尚书》“国之栋梁”之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事,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阳光的象征,表达对君主德政的期待以及对自身才华的反思。
诗歌鉴赏:
《日暖万年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阳光及其象征的深刻理解。首句“旭日升溟海”引入整首诗的意境,阳光的升起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将大海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接下来的“芳枝散曙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阳光照耀下自然的生机勃勃。
“温仁临树久,煦妪在条偏”两句,诗人通过“温仁”与“煦妪”的对比,强调了阳光的温暖与仁爱,恰似君主的恩德,温暖着万物生灵。此处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统治者德政的期待。
“阳德符君惠,嘉名表圣年”则进一步引申,阳光的恩德与君主的惠泽相呼应,强调了在一个盛世中,优秀的德政能够带来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最终两句“生植虽依地,光华只信天。不才堪仄陋,徒望向荣先。”则体现了诗人的自谦与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尽管环境并不优越,但诗人仍希望能有所成就,向往更高的理想。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旭日升溟海:描绘了初升的太阳照耀大海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开始。
- 芳枝散曙烟:树枝上的花香和清晨的烟雾交织,营造出清晨的温馨气氛。
- 温仁临树久:温暖的仁德长久笼罩在树木之上,象征着长久的恩泽。
- 煦妪在条偏:阳光偏偏照在树枝上,营造出一种和煦的氛围。
- 阳德符君惠:阳光的恩德象征着君主的惠泽,强调王权的恩惠。
- 嘉名表圣年:良好的名声标志着太平的年景,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若承恩渥厚:如果能够承受这样的深厚恩泽,表明对优秀人才的期望。
- 常属栋梁贤: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生植虽依地:虽然生长在地面,表达了对自身条件的自谦。
- 光华只信天:光辉与成就依赖于天赋与机遇。
- 不才堪仄陋:诗人自谦,承认自身才能有限。
- 徒望向荣先:希望能向更高的理想迈进,表达了努力追求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与君主的恩德相比较,体现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 拟人:将阳光和温暖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阳光及其象征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德政的期待和对自身才能的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旭日: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芳枝:象征美好与生命的蓬勃。
- 温仁:象征仁德与善良。
- 阳德:象征君主的恩惠与德政。
- 栋梁:象征国家的栋梁之才。
- 光华:象征成就与荣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旭日”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清晨的太阳
C. 月亮 -
“阳德符君惠”中“阳德”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光辉
B. 君主的德政
C. 个人才能 -
诗人对自己的才能是持什么态度?
A. 自信满满
B. 自谦不足
C. 期望能成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春晓》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壮志与理想。
- 《春晓》: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春望》:在自然的背景下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