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句
作者: 冯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随俗物皆成土,只待良时却补天。
题支机石,见纪事釜鱼化作池中物,木履浮为天际船。
苦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随波逐流的事物终将化为尘土,唯有在适当的时机才能实现补天的理想。题材是支机石,看见过往的事情,如同釜鱼变成了池中的生物,木屐漂浮在天边如同船只。正是在这样的苦雨中,诗人感慨万千。
注释:
- 俗物:指世俗的事物,常指平凡的、没有价值的东西。
- 良时:指良好的时机或时机成熟。
- 支机石:可能指某种石头,象征着灵感或契机。
- 纪事釜鱼:形容曾经的事情或记忆,釜鱼可能是寓意某种生物,隐喻变化。
- 木履:指木制的鞋子,这里象征漂浮、自由的状态。
- 苦雨:指艰难困苦的环境或经历。
典故解析:
- 补天: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女娲用五彩石补天,象征修复和重建的理想。
- 釜鱼:可能暗示古代的生活场景,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可能是在经历困苦或不如意的情况下写成的,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句》通过对比世俗与理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前两句“不随俗物皆成土,只待良时却补天”中,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鄙夷和对理想的期盼,认为不随波逐流的理想最终会被现实埋没,唯有在合适的时机才能实现补天的伟业。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
接下来,诗人用“题支机石”引入对过去的回忆,似乎在感慨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苦涩。“见纪事釜鱼化作池中物,木履浮为天际船”则使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无常的命运。
最后的“苦雨”更是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象征着生活的不易和内心的苦闷。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思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随俗物皆成土:表示不愿随波逐流,认为世俗的东西终将归于尘土,反映了对平庸生活的不满。
- 只待良时却补天:强调理想的实现需要时机,表现出一种希望和期待。
- 题支机石:引入一个象征性的物体,可能暗示灵感的来源。
- 见纪事釜鱼化作池中物:回忆往昔,暗示过去的事物已然改变,生活的变化。
- 木履浮为天际船:用浮动的木屐比喻理想的自由,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
- 苦雨:最后的总结,表达内心的苦涩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履浮为天际船”,将木履与船相提并论,强调自由和漂泊的意象。
- 对仗:诗中形成了“俗物”与“良时”,增强了诗句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情感的真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支机石:象征灵感与契机。
- 釜鱼:象征过去的记忆与变化。
- 木履:象征自由与漂泊。
- 苦雨: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不随俗物皆成土”中的“俗物”主要指什么? A. 高尚的品德
B. 世俗的事物
C. 自然的景物
D. 文化的象征 -
诗中的“良时”指的是什么? A. 好天气
B. 适合的时机
C. 美好的回忆
D. 未来的梦想 -
本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反语
C. 比喻
D. 排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冯涓的《句》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李白的诗强调豪放与豁达,而冯涓则更显内省与哲理。两者都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