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绝句》

时间: 2024-09-19 22:10:36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

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嘲绝句
作者: 冯涓 〔唐代〕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自嘲与无奈。水取郎中何时才能完成任务?又何时才能停止为柴员外服务呢?早知道蜀地区的娵(即一种鸟)如此美好,真后悔没有留在长安做个大比丘(佛教僧人)。

注释:

  • 取水郎中:指担任取水工作的人,象征着辛苦的生活。
  • 破柴员外:指一位破落的乡绅,象征着社会地位的低下。
  • 蜀地区娵:娵是指一种美丽的鸟,蜀地指的是四川地区,以其自然美景而闻名。
  • 长安大比丘: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代表着繁华和地位;比丘是佛教中的僧人,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涓,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冯涓生活的某一特定时期,表现了其对平凡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唐代,许多知识分子面临着科举考试的压力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冯涓的这首诗正是对此的反映。

诗歌鉴赏:

冯涓的《自嘲绝句》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用“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辛苦的生活现状。取水和劈柴的工作是普通且艰辛的劳动,诗人自我调侃,表达出一种无奈和辛酸的情感。接下来的“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则转入对理想生活的追忆与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在长安这座繁华的城市中,追寻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而非困于乡野的小角色。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绝句的方式,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富有音乐感。诗中展现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娵”和“比丘”这两个意象的对比,诗人将现实与理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取水郎中何日了:诗人以自问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现状的不满。
  • 破柴员外几时休:继续用自嘲的语气,形容为他人服务的辛劳。
  • 早知蜀地区娵与:提及蜀地美丽的鸟,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悔不长安大比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遗憾,反映出对长安繁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比喻:诗中通过“娵”和“比丘”的对比,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普通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出唐代知识分子对社会地位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取水:象征着艰辛的生活。
  • :象征着平凡的工作与社会地位。
  • :象征着美好和渴望的生活。
  • 比丘:象征着理想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取水郎中”指的是: A. 有钱人
    B. 普通劳动者
    C. 高官厚禄
    D. 佛教僧人

  2. “早知蜀地区娵与”中的“娵”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果
    D. 一种树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冯涓的《自嘲绝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冯涓更侧重于对现实的自省与无奈,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两首诗在情感和主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自嘲绝句》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