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六侍御入朝》
时间: 2025-01-04 08:55: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与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与惆怅。诗人回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四十年间却只得寥寥音信,彼此间的联系变得模糊。对于未来的重逢,诗人感到无从预料,偶然的相遇反而让他感到更加伤感。春天的桃花如锦绣般绚烂,但诗人却因为心中的忧愁而对春天的景色感到厌烦,尤其是那白色的柳絮。最后,诗人感叹剑南的春色虽美,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愁苦,喝酒时的心情更是沉重。
注释:
- 童稚:指年轻时的朋友情谊。
- 情亲:情谊深厚,亲如兄弟。
- 茫然:模糊不清,失去联系。
- 后会:指未来的再次相遇。
- 别筵:告别的酒席。
- 桃花红似锦:形容春天桃花的美丽。
- 柳絮:春天飘散的柳絮,形象柔美却让人感到忧愁。
- 剑南:指今四川一带,春色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忧国忧民,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的晚年,此时他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和生活困苦,内心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此诗是送别友人入朝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独与忧伤。
诗歌鉴赏:
《送路六侍御入朝》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送别诗,诗人在这里通过与友人的别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重逢的无奈。开篇以“童稚情亲四十年”引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四十年的情谊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中间的消息两茫然,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
诗中“更为后会知何地”,让人感受到对未来的无可奈何,似乎重逢已成奢望。随后提到的“忽漫相逢是别筵”,则在相聚与别离之间游走,表现出偶然相遇的喜悦与随之而来的离别之苦。
“桃花红似锦”与“柳絮白于棉”的对比,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却又因诗人的忧愁而显得格外刺眼。最后一句“剑南春色还无赖”,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即使春色再美,也无力减轻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杜甫对人生与友谊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童稚情亲四十年”:四十年来,彼此的情谊如同童年时那样深厚。
- “中间消息两茫然”:在这四十年间,彼此之间的消息变得模糊不清。
- “更为后会知何地?”:未来的重逢又将在哪里?
- “忽漫相逢是别筵!”:偶然的相遇反而成了告别的酒席。
- “不分桃花红似锦”:桃花的绚丽让人不禁赞叹。
- “生憎柳絮白于棉”:然而,心中的忧愁使人厌倦那白色的柳絮。
- “剑南春色还无赖”:即使剑南的春色再美,也无法改变内心的悲伤。
- “触忤愁人到酒边”:喝酒时触景生情,更加加深了愁绪。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比作锦绣,形象生动。
- 对仗:“桃花红似锦,柳絮白于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情感。
- 反复:对相逢与离别的反复提及,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友人分别与重逢的主题,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思念,表现出杜甫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美好与生机,代表着友谊的美好回忆。
- 柳絮:象征轻盈与无常,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烦恼。
- 春色:虽美丽,却因诗人心情的沉重而显得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童稚情亲四十年”中,“童稚”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时的情谊
- B. 童年时的玩耍
- C. 亲子之情
-
诗中提到的“桃花红似锦”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友谊的珍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人对柳絮的态度是:
- A. 喜爱
- B. 厌烦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望》——杜甫(另一首表达思乡与忧国的诗)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甫与李白的送别诗,杜甫常用沉重的情感与现实困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展现出不同的个性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