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时间: 2025-01-06 06:43:54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白话文翻译:

你就是颍水的荀子,何必为身为许郡的宾客而感到惭愧。
我们相遇时正好听到太史的奏乐,想必你是个聚宝的人才。
虽然玉石隐藏在山石之中,兰花枯萎之后依然能看到春天的来临。
转眼之间就要离别千里,立德之人最为珍贵的是他们的清白和真诚。

注释:

  • 颍水:指的是颍水,古代一条河流,荀子(荀况)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 许郡:指的是许昌,古代的一个郡。
  • 太史: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
  • 聚宝人:指的是能够收集和聚集财富的人,形容有才华的人。
  • 玉隐:比喻珍贵的事物隐藏在不显眼的地方。
  • 兰枯:兰花枯萎,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春天的希望。
  • 立德:指的是树立品德,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一生游历广泛,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奔放,常以豪放的气魄和清新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写于李白与荀子相识后,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别的惋惜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与离别感伤的诗作。李白在诗中以颍水的荀子为引,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与对即将分别的惋惜。前两句直接称赞荀子,强调了其才华与地位,显示出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诗人通过“玉隐”和“兰枯”的意象,传递了隐逸与生命的哲理,表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最后两句则提到离别之苦,并强调立德之人应追求清白与真诚,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寄托,也是对自身的期许。整首诗在深情厚谊中,融入了哲思与人生的感悟,显示了李白既有豪放又有细腻的一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即颍水荀:称赞荀子是颍水的才子,表达对其的敬仰。
  • 何惭许郡宾:表示荀子不必为身为他人宾客而感到羞愧,暗含对其才华的认可。
  • 相逢太史奏:相遇之际,正值太史奏乐,象征着美好的相聚时刻。
  • 应是聚宝人:荀子必定是个聚集财富的人,表明其卓越的才华与能力。
  • 玉隐且在石:即使珍贵的玉石隐藏在石头之下,也暗示着潜藏的才华。
  • 兰枯还见春:即便兰花枯萎,依然能看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复苏。
  • 俄成万里别:瞬间即将离别千里,表现出对离别的感伤。
  • 立德贵清真:强调拥有品德的人,最为珍贵的是他们的清白和真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隐”和“兰枯”用以比喻隐逸与生命的哲理。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离别的惋惜,体现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立德之人的清白与真诚,表现出一种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珍贵与才华。
  • :象征着高洁与生命的延续。
  • :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颍水”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荀子
    • C. 太史
    • D. 山水
  2. “兰枯还见春”强调了什么主题?

    • A. 离别
    • B. 生命的循环
    • C. 忘却
    • D. 战争
  3. 诗中“立德贵清真”强调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
    • C. 品德
    • D. 学问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杜甫:李白的诗歌以豪放著称,而杜甫则更注重现实与社会的关怀。李白在《南陵五松山别荀七》中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赞美与离别的惆怅,而杜甫在《赠花卿》中则体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