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言语吟 邵雍 〔宋代〕
一语便喜处,千言益怒时。 既因言语合,却为语方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句话就能让人高兴,千言万语反而使人更加愤怒。因为言语而结合,也因为言语而分离。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语:一句话。
- 便喜:立刻高兴。
- 千言:很多话。
- 益怒:更加愤怒。
- 因:因为。
- 言语合:因为言语而结合。
- 为语方离:因为言语而分离。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言语的力量和复杂性,表达了言语既能带来喜悦也能引发愤怒,既能促成关系也能破坏关系的深刻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言语的双刃剑特性。首句“一语便喜处,千言益怒时”通过对比,强调了言语效果的极端性:简单的一句话可以带来极大的喜悦,而冗长的言辞却可能激起更深的愤怒。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言语的力量,也反映了人们在交流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后两句“既因言语合,却为语方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言语不仅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也可能是分离的工具。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反思言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一语便喜处”:表达了言语的积极作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人心情愉悦。
- 第二句“千言益怒时”:对比了言语的负面效果,过多的言辞反而可能激起愤怒。
- 第三句“既因言语合”:说明了言语在人际关系中的结合作用。
- 第四句“却为语方离”:指出了言语也可能成为关系破裂的原因。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一语便喜处”与“千言益怒时”的对比,突出了言语效果的极端性。
- 对仗:诗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清晰度。
主题思想:
- 主题:言语的力量与复杂性。
- 思想:言语既能带来喜悦也能引发愤怒,既能促成关系也能破坏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言语:作为核心意象,代表了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邵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一语便喜处”是指什么? A. 一句话就能让人高兴 B. 一句话就能让人愤怒 C. 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D. 一句话就能结束关系
-
诗中的“千言益怒时”表达了什么? A. 言语的积极作用 B. 言语的负面效果 C. 言语的复杂性 D. 言语的简单性
答案:
- B. 宋代
- A. 一句话就能让人高兴
- B. 言语的负面效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杜甫的《春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邵雍的《言语吟》更侧重于表达哲理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邵雍的《言语吟》更注重言语本身的力量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邵雍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