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怀》

时间: 2025-01-19 15:57:16

十年京国鬓潇潇,蓟北江南万里遥。

家去浔阳犹尚远,莫将音信托寒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怀 曾棨 〔明代〕 十年京国鬓潇潇,蓟北江南万里遥。 家去浔阳犹尚远,莫将音信托寒潮。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度过了十年,头发已经斑白,蓟北到江南的距离遥远无比。 即使家在浔阳也还很远,不要把音信寄托给寒冷的潮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京国:指京城,即北京。
  • 鬓潇潇:形容头发斑白。
  • 蓟北:指北京以北的地区。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 音信:书信,消息。
  • 寒潮:寒冷的潮水。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但“莫将音信托寒潮”可能隐含了古人对潮水无常、不可靠的认知,暗示音信难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吉水人。其诗多写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旅居外地,思念家乡之时。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诗人长期旅居外地,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音信难达的无奈。诗人在京城度过多年,头发已斑白,感叹蓟北到江南的距离遥远,即使家在浔阳也还很远,因此告诫自己不要将音信寄托给不可靠的寒潮。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首句“十年京国鬓潇潇”,通过“十年”和“鬓潇潇”两个意象,描绘了诗人长期旅居京城的沧桑岁月。次句“蓟北江南万里遥”,以地理距离的遥远,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家去浔阳犹尚远,莫将音信托寒潮”,则通过对比家与京城的距离,以及寒潮的不可靠,抒发了音信难达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京国鬓潇潇”:诗人自述在京城度过了十年,头发已经斑白,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2. “蓟北江南万里遥”:通过地理距离的遥远,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3. “家去浔阳犹尚远”:即使家在浔阳也还很远,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遥远。
  4. “莫将音信托寒潮”:告诫自己不要将音信寄托给不可靠的寒潮,抒发了音信难达的无奈和哀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十年京国”与“蓟北江南”,“鬓潇潇”与“万里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鬓潇潇”比喻头发斑白,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期旅居外地,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音信难达的无奈。通过地理距离的遥远和寒潮的不可靠,抒发了诗人的哀愁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潇潇:头发斑白,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 万里遥:地理距离的遥远,象征思念的深切。
  • 寒潮:寒冷的潮水,象征音信的不可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鬓潇潇”形容的是什么? A. 头发斑白 B. 衣服破旧 C. 心情忧郁 D. 风景萧条

  2. “蓟北江南万里遥”中的“蓟北”和“江南”分别指什么地区? A. 北京以北和长江以南 B. 河北和江苏 C. 天津和浙江 D. 山西和福建

  3. 诗中“莫将音信托寒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音信难达的无奈 C. 对寒潮的恐惧 D. 对旅途的厌倦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曾棨此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
  •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曾棨的诗更侧重于表达音信难达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作为了解唐代诗歌的参考。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作为了解宋代诗歌的参考。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作为了解明代诗歌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