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兵部尚书陈公出镇交阯》

时间: 2025-01-14 18:49:57

南交奏凯正论功,司马新承宠眷隆。

三受虎符参阃外,两持龙节镇蛮中。

萧何经国频供饷,裴度临边暂总戎。

已喜夷人归版籍,伏波铜柱谩争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兵部尚书陈公出镇交阯

南交奏凯正论功,司马新承宠眷隆。 三受虎符参阃外,两持龙节镇蛮中。 萧何经国频供饷,裴度临边暂总戎。 已喜夷人归版籍,伏波铜柱谩争雄。

白话文翻译

在南方边疆取得胜利后,正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司马(陈公)新近受到皇帝的宠爱和重视。 三次接受虎符(军权象征)参与边疆事务,两次手持龙节(使节象征)镇守在蛮族地区。 像萧何那样为国家频繁供应军需,像裴度那样亲临边疆暂时统领军队。 已经高兴地看到蛮族人归顺并纳入版图,伏波将军的铜柱(象征功绩)也不必再争强好胜了。

注释

  • 南交:指南方边疆地区。
  • 司马:古代官职名,此处指陈公。
  •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形状如虎。
  • 龙节:古代使臣出使时所持的符节,形状如龙。
  • 萧何:汉初名臣,以善于治国著称。
  • 裴度:唐代名将,曾多次镇守边疆。
  • 伏波铜柱: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边疆立铜柱以示功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南昌人。其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棨为送别兵部尚书陈公出镇交阯(今越南北部)而作。诗中赞颂陈公的功绩和威望,表达了对陈公的敬仰和对国家边疆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公出镇交阯的赞颂,展现了陈公的威望和功绩。诗中运用典故,如萧何、裴度,以及伏波铜柱,来比喻陈公的治国和军事才能。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引用,诗人不仅赞扬了陈公的才能,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定的深切期望。诗的语言庄重,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明代边疆诗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交奏凯正论功:在南方边疆取得胜利后,正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
  2. 司马新承宠眷隆:司马(陈公)新近受到皇帝的宠爱和重视。
  3. 三受虎符参阃外:三次接受虎符(军权象征)参与边疆事务。
  4. 两持龙节镇蛮中:两次手持龙节(使节象征)镇守在蛮族地区。
  5. 萧何经国频供饷:像萧何那样为国家频繁供应军需。
  6. 裴度临边暂总戎:像裴度那样亲临边疆暂时统领军队。
  7. 已喜夷人归版籍:已经高兴地看到蛮族人归顺并纳入版图。
  8. 伏波铜柱谩争雄:伏波将军的铜柱(象征功绩)也不必再争强好胜了。

修辞手法

  • 典故:使用萧何、裴度、伏波铜柱等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 比喻:将陈公比作萧何和裴度,突出了他的治国和军事才能。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陈公的赞颂,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定的期望和对陈公才能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符:象征军权和威严。
  • 龙节:象征使节和权威。
  • 萧何:象征治国才能。
  • 裴度:象征军事才能。
  • 伏波铜柱:象征功绩和威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司马”是指谁? A. 陈公 B. 萧何 C. 裴度 D. 伏波将军

  2. “虎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军权 B. 使节 C. 功绩 D. 威严

  3. 诗中提到的“伏波铜柱”是为了纪念谁? A. 萧何 B. 裴度 C. 伏波将军 D. 陈公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严公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诗词对比

  •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与曾棨《送兵部尚书陈公出镇交阯》: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严公的期望,而曾棨的诗则更多地赞颂了陈公的功绩和威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曾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可以对比唐代诗人的边疆诗作,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