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柳》
时间: 2025-01-06 10:5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柳
作者: 唐圭璋 〔近代〕
江南二月莺声乱。
花外飘金线。
拍天水与画桥平。
和雨和烟依约不分明。
西风一箭成迟暮。
消得斜阳顾。
背人已自不胜愁,
那有心情再系木兰舟。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二月,黄莺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
花瓣在空中飘舞,仿佛金色的丝线。
湖水拍打着桥面,像是一幅画,
细雨与轻烟交融在一起,恍惚间难以分清。
西风一箭般地射来,带来了暮色的降临。
斜阳下的景色让我心中感到失落。
背影已经无法承受心中的愁苦,
更无心情再去系上那木兰舟。
注释:
字词注释:
-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
- 飘金线:形容花瓣在风中飘动,像金色的丝线一样。
- 画桥:指风景如画的桥,表现江南的美景。
- 依约:模糊不清、难以分辨的样子。
- 迟暮:天色渐晚,暗示时间的流逝。
- 木兰舟:指一种小舟,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典故解析:
- 木兰舟:在中国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源自古代的诗歌和民间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1880-1949),字梦白,号秋水,江苏人。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词曲,对传统文化有深厚造诣。他的诗风常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虞美人 柳》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哀愁的词作,诗人在描写江南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以“江南二月莺声乱”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莺声与花瓣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然而,随着诗意的推进,景色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西风、斜阳等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感叹美景的同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无奈。
词中“背人已自不胜愁”一句,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的愁苦似乎早已超出了周围美景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最后一句“那有心情再系木兰舟”则是对离别的无奈与无情的感慨,暗示着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二月莺声乱: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生机,莺声代表春的到来,充满活力。
- 花外飘金线:花瓣在风中飘舞,形象生动,增添了春天的浪漫气息。
- 拍天水与画桥平:湖水轻拍桥面,宛如画卷,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致。
- 和雨和烟依约不分明:细雨与烟雾交织,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西风一箭成迟暮:西风的到来象征着暮色降临,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
- 消得斜阳顾:夕阳的余晖让人感到失落,时光似乎在回顾往昔的美好。
- 背人已自不胜愁:诗人自感愁苦,无法承受心中的悲伤。
- 那有心情再系木兰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心情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如“拍天水”将水比作画卷,生动形象。
- 拟人:用“西风一箭”形象地描绘了风的迅猛,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如“和雨和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 金线:代表美好的瞬间与珍贵的记忆。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木兰舟: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
- B. 宋
- C. 近代
- D. 明
-
“江南二月莺声乱”中的“莺”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黄莺
- C. 麻雀
- D. 鹦鹉
-
诗中提到的“木兰舟”象征着什么?
- A. 旅行
- B. 离别
- C. 美景
- D. 冒险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唐圭璋的《虞美人 柳》在意象上更为生动,情感表达更为直接。李清照的作品则多了一份细腻与婉约,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圭璋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从古典到现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