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雨后月色倍皎》
时间: 2025-01-04 08:08: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吟蜡穗双双擘。桂影移帘额。
碧天雨洗露华凉。自起开帘庭院草生香。
盈盈脉脉看何限。妆镜堆云懒。
春前相忆玉阑知。惟有秋心还是絮蛩时。
白话文翻译
夜晚吟唱时,烛光摇曳,蜡烛的穗儿在灯下交相辉映。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斜照在额头上。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露珠清凉。自己起身拉开窗帘,花园中的草香扑鼻而来。
那柔和的目光,似乎无尽无休。妆镜中云雾缭绕,显得懒散无力。
春天的回忆在玉栏上萦绕,唯有秋天的心情如同满天飞舞的蚊虫。
注释
- 蜡穗:蜡烛的穗子,指蜡烛的底部部分,形状像穗子。
- 桂影:指月光映照在桂树上的影子。
- 露华凉:雨后露水的清凉。
- 盈盈脉脉:形容目光柔和,含情脉脉。
- 玉阑:指玉制的栏杆,常用以形容美丽的景致。
- 絮蛩:秋天的蛩虫,象征着秋天的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祥河,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常用典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虞美人 雨后月色倍皎》创作于清代,描绘了雨后月色的美丽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思考和怀念。诗中融合了情感与自然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雨后月色倍皎》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写,呈现出雨后清新的月色景象。首句“宵吟蜡穗双双擘”将夜晚的宁静与烛光的摇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静谧的氛围。接着“桂影移帘额”通过桂树影子的描绘,深化了月色的清澈与诗人的思绪,仿佛在意境中流转。
诗中“碧天雨洗露华凉”一句,通过“雨洗”与“露华”的对比,突出了雨后空气的清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随着“盈盈脉脉看何限”的描写,诗人的目光由自然景象转向内心情感,表现了柔情与眷恋。
最后,诗歌用“惟有秋心还是絮蛩时”总结,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秋天的寂寞。这种情感的流转与景物的描绘交织在一起,令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一丝清新,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宵吟蜡穗双双擘:夜晚吟唱时,蜡烛的穗子摇曳,呈现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桂影移帘额:月光透过窗帘,桂树的影子映照在额头,增加了诗的幽静感。
- 碧天雨洗露华凉:雨后天晴,露水清凉,描绘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 自起开帘庭院草生香:起身开窗,花园中的草香扑鼻而来,展现了生命的气息。
- 盈盈脉脉看何限:柔和的目光似乎无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妆镜堆云懒:妆镜中的云雾缭绕,显得懒散,暗示了思绪的迷茫。
- 春前相忆玉阑知:春天的记忆在玉栏上萦绕,表现了对往昔的回忆。
- 惟有秋心还是絮蛩时:唯有秋天的心情如同飞舞的蚊虫,表现了秋天的寂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蜡穗”“玉阑”等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场景。
- 拟人: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使得诗歌更具情感深度。
- 对仗:如“盈盈脉脉”与“惟有秋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过往时光的感慨,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感受的珍惜,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蜡穗:象征着温暖与宁静的夜晚。
- 桂影:代表着高洁与清雅。
- 露华:象征着清新与自然的生机。
- 妆镜:反映出内心的迷茫与思绪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盈盈脉脉”指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柔情
C. 激动 -
“春前相忆玉阑知”中的“玉阑”象征什么? A. 琴瑟
B. 美好的回忆
C. 自然景物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
C. 对冬天的描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美丽与对往昔的回忆,但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 《水调歌头》: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情感更加宽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祥河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