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八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8 00:14:17

城中仰看山容好。

山上看城小。

半城斜日二分秋。

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

城南车马山前路。

几许来还去。

高人难得住山缘。

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中仰看山容好。
山上看城小。
半城斜日二分秋。
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
城南车马山前路。
几许来还去。
高人难得住山缘。
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

白话文翻译:

在城中仰望那山,觉得它的容貌很好;
而在山上看城,却觉得它显得很小。
半座城池在斜阳照耀下显得有二分秋意;
还有一分秋色,恰在寺楼之中。
在城南,车马沿着山前的道路来往,
究竟有多少人在此来回奔波。
高人难得在山边长住,
就像那喜鹊虽然相望,却无法相连。

注释:

  • 仰看:抬头看,指从城中向上看山。
  • 山容:山的容貌或形态。
  • 斜日:西斜的太阳,指夕阳。
  • 二分秋:二分之一的秋意,形容秋天的感觉。
  • 僧楼:寺院中的楼阁,供僧人居住或修行的地方。
  • 车马:指车辆和马匹,形容来往的人流。
  • 高人:指有高洁品德或高超才艺的人。
  • 鹊华:喜鹊,代表一种鸟,象征着相望却不相连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人情风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观察。

创作背景:

《虞美人八首》是蒋士铨的一组词作,创作于清代。在当时,社会动乱和变迁使诗人对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产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通过对山和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观察。开头两句“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构成了一个对称的画面,一方面表达了山的雄伟,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城市的渺小。这种对比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更是情感上的反映,诗人在这里似乎隐含了对城市喧嚣的淡淡厌倦。

接下来的“半城斜日二分秋”则通过光影的变化,渲染出一种秋天的氛围,给人以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而“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则将视角转向了寺庙,暗示在这份静谧之中,仍然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寄托。

“城南车马山前路,几许来还去”,描绘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流动,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高人难得住山缘,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不仅表达了对高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形成了一种哲理的思考。

整首词以山水为背景,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哲学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中仰看山容好:在城市中抬头看山,山的形态令人赞叹。
  2. 山上看城小:在山上俯视城市,城市显得渺小而可怜。
  3. 半城斜日二分秋:夕阳洒在半座城池上,透出二分的秋意,营造出温暖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4. 别有一分秋色在僧楼:在寺楼中还有另一份秋色,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5. 城南车马山前路:城南的车马在山前的道路上穿梭,描绘了繁忙的场景。
  6. 几许来还去:问道有多少人来来往往,反映人们生活的忙碌。
  7. 高人难得住山缘:高洁的人难以在山边长住,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8. 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就像喜鹊相望却不能相连,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城市与山的对比,突出了两者的差异与各自的美。
  • 意象:山、城、秋、僧楼等意象交织,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 象征:鹊华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离与隔阂,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及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超然与理想,代表人们向往的高洁生活。
  • :象征着世俗与喧嚣,反映现实的繁忙与困扰。
  •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成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 僧楼:象征着宁静与精神寄托,是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山上看城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的赞美
    B. 对城市的渺小感受
    C. 对山的厌倦
    D. 对生活的满足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别有一分秋色在__”是指什么地方?

  3. 判断题:诗中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