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

时间: 2025-01-06 07:42:04

湿云待向三更吐。

更是沈沈雨。

眼前儿女意堪怜。

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今年十七望。

当年知道晴三鼓。

便似佳期误。

笑他拜月不曾圆。

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
作者: 刘辰翁(宋代)

湿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沈沈雨。
眼前儿女意堪怜。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
今年十七望。
当年知道晴三鼓。便似佳期误。
笑他拜月不曾圆。
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湿漉漉的云层在三更时分仿佛要吐露出皎洁的月光,但如今却更显得沉沉的雨水。
眼前的儿女情怀让人心生怜惜,未来的明朝或后日、明年又能如何呢?
今年我十七岁,在这时候仰望明月。
往年在三更时分就能看到晴朗的天空,却仿佛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我嘲笑那些在月下拜月的人,他们却没有圆月的陪伴。
如今我只能在北方仰望,心中感到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湿云:云层潮湿,象征阴雨天气。
  • 三更:夜间的时辰,通常指午夜时分。
  • 儿女意:指年轻人的情感与愿望。
  • 十七望:在十七岁时仰望明月。
  • 佳期误:美好的时光错过了。
  • 拜月:指中秋节习俗,向月亮表达敬意的行为。
  • 北望:向北方遥望,表达对月亮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拜月:中秋节拜月的传统,象征着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三更:古代对夜晚时辰的划分,常用来描绘夜深人静的时刻,增添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是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壬午年中秋,正值阴雨天气,月亮未能如愿显现。诗人通过对雨后不见月的描写,表达了对错过美好时光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虞美人》在写作手法上展现了其深厚的诗歌功底,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秋时节的孤寂与惆怅。开篇以“湿云待向三更吐”描绘出阴雨天气,暗示着月亮的缺席,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眼前儿女意堪怜”一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年轻人情感的同情,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当年知道晴三鼓”一语回忆往昔,感叹时光荏苒,似乎暗示着青春年华的短暂和珍贵。诗的后半部分,笑他拜月不曾圆,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反映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将个人的情感提升至普遍的生命体验,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湿云待向三更吐:描写夜晚的云层湿重,暗示月亮未能显现。
  2. 更是沈沈雨:进一步强调雨势沉重,增添孤独感。
  3. 眼前儿女意堪怜:表达对年轻人恋情的同情,带有一丝惋惜。
  4. 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叹时光流逝。
  5. 今年十七望:自述年纪,感慨青春。
  6. 当年知道晴三鼓:追忆往昔,反思时光的珍贵。
  7. 便似佳期误:感叹美好时光的错过。
  8. 笑他拜月不曾圆:讽刺那些只在意形式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无知。
  9. 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表达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湿云与雨的描写比喻了对月亮的思念。
  • 拟人:将云和雨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绪。
  • 对仗: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雨夜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境地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湿云:象征压抑的情感与思绪。
  • 月亮:象征团圆与理想。
  • :象征失落与忧伤。
  • 儿女意:象征青春的爱情与渴望。
  • 北望:象征对美好的追寻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2. “湿云待向三更吐”中的“湿云”指的是:
    A. 干燥的天气
    B. 阴雨天气
    C. 晴朗的天空

  3. 诗中提到的“拜月”是指什么?
    A. 祭拜神明
    B. 中秋节的习俗
    C. 晚上的聚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写思乡与对月的情感。
  • 《月下独酌》(李白):探讨孤独与月亮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虞美人》均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反映了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惋惜。
  • 《月下独酌》中,李白在月下独酌,表现出洒脱与豪情,而刘辰翁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赏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