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王得淦长至
作者: 陈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二十四节气,来自混元前。
老息他无分,新阳便有缘。
从教寒又暑,惯得海为田。
此理须看破,何妨日当的。
白话文翻译:
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源自混沌未分的时代。
老去的事物与它无关,而新生的事物却有了联系。
不论是寒冷还是炎热,习惯了大海就像田地一般。
这个道理必须看透,何妨在阳光照耀之时。
注释:
- 二十四节气:指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
- 混元前:指宇宙未分化之前的状态。
- 老息:指衰老的事物。
- 新阳:指新生的事物或新的开始。
- 寒又暑:表示寒冷和炎热的季节。
- 惯得海为田:形容对大自然变化的适应。
- 此理须看破:此道理必须领悟、看透。
典故解析:
该诗提到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混元”则可能借指道教和儒家的宇宙观,强调天地未分的原始状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的诗人,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哲理为主,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 创作背景:诗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循环、老去与新生的哲学思考,可能与其身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经历相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描写,引出了生命的哲理。诗人看似在讨论自然规律,实则是在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开篇提到的“混元前”,不仅是对宇宙形成的思考,更暗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源。接着,诗人用“老息”和“新阳”对比,强调生命的轮回与新生的希望,展示了自然和生命的相互依存和联系。最后一句“何妨日当的”,则传达了一种洒脱与豁达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生命的变迁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十四节气,来自混元前”:揭示了自然规律的起源,强调事物变化的必然性。
- “老息他无分,新阳便有缘”:表现了旧事物与新生事物的关系,暗示生命的延续。
- “从教寒又暑,惯得海为田”:说明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们都应适应自然,接受生活中的变化。
- “此理须看破,何妨日当的”:强调对生命道理的理解与领悟,鼓励乐观面对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又暑”对“海为田”,体现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海”比作“田”,寓意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丰富。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变化,表达了对生命哲理的思考,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意象分析:
- 二十四节气:象征自然规律与时间的流逝。
- 新阳:象征希望与新生。
- 寒暑:象征生命的波折与变化。
- 海与田: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多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二十四节气来源于哪个时期?
A. 现代
B. 混元前
C. 战国时期
D. 唐代 -
诗中的“新阳”指代什么?
A. 老去的事物
B. 新生的事物
C. 太阳的光芒
D. 暴风雨 -
“何妨日当的”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消极
B. 逃避
C. 乐观
D. 担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陈著的《次韵王得淦长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哲思,但前者更侧重于生命的循环与时间的流逝,而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山水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