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信弟坐上赋梅花二首》

时间: 2025-01-01 13:12:28

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

寒入玉衣灯下薄,春撩雪骨酒边香。

却於老树半枯处,匆走一梢如许长。

道是疏花不解语,伴人醒醉伴人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克信弟坐上赋梅花二首
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
寒入玉衣灯下薄,春撩雪骨酒边香。
却於老树半枯处,匆走一梢如许长。
道是疏花不解语,伴人醒醉伴人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月光照在水面上,形成露珠,露珠又化为霜,借着南边梅枝的姿态,轻轻装扮。寒气透入薄薄的玉衣之下,春风轻轻拂动,酒杯旁散发着梅花的香气。偏偏在老树半枯的地方,匆匆走来一枝梅花,长得如此娇嫩。人们说这花虽稀疏,却不懂得语言,陪伴着人们清醒与醉狂的时光。

注释

  • 月波:指月光照在水面上形成的波光。
  • :指露珠,清晨时分水汽凝结而成的水珠。
  • 淡妆:轻薄的妆饰,形容梅花的清丽。
  • 玉衣:比喻如玉般晶莹的衣物。
  • 春撩:春风轻轻挑动。
  • 雪骨:形容梅花的洁白和坚韧。
  • 匆走一梢:指梅花的枝条迅速生长,象征生命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兼擅书法和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花盛开之际,正值寒冷的冬末春初,诗人观察梅花的生长,借以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梅花不仅是冬春交替的象征,也代表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月光与露水的交融,构建出一个清冷而又美丽的画面。接着,寒气与春意交织,形成了一种对比的美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顽强。梅花的香气与酒的芬芳交织在一起,体现了生活的乐趣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诗中提到的“老树半枯处”,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引发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梅花在此恰如其分地出现,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展现出活力与美丽。最后两句以“疏花不解语”结束,传达了梅花的沉默陪伴,暗示着人们在醉醒之间的孤独与思索,充满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波成露露成霜:描绘了月光与露水的关系,展现自然美。
  2. 借与南枝作淡妆:梅花在月光下如同淡妆般美丽,增添了诗意。
  3. 寒入玉衣灯下薄:寒冷的气息透入衣物,表现出冬天的冷清。
  4. 春撩雪骨酒边香:春风轻拂,酒的香气与梅花的清香相伴,描绘出温馨的场景。
  5. 却於老树半枯处:梅花生长在老树上,表现出生命的顽强。
  6. 匆走一梢如许长:梅花的枝条生长迅速,象征着生命的蓬勃。
  7. 道是疏花不解语:梅花虽美,却无言,暗示孤独。
  8. 伴人醒醉伴人狂:梅花陪伴着人们的清醒与醉狂,表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如“月波成露”)、拟人(如“伴人醒醉”)等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与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梅花坚韧与美丽的赞美,反映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幽与宁静。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象征人类情感与生活的欢乐。
  • 老树:象征生命的历练与岁月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衣”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衣物
    B. 冷淡的外表
    C. 梅花之美
    答案:A

  2. 诗中梅花生长在什么地方?
    A. 新树
    B. 半枯的老树
    C. 花园
    答案:B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对梅花的赞美与人生感悟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梅花落》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梅花诗与陆游的《梅花》对比,前者侧重于梅花的清幽与人生感悟,后者则表现出对梅花的豪情与壮志。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梅花的精神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梅花的文化象征》

以上内容为《克信弟坐上赋梅花二首》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