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时间: 2025-01-06 14:25:07

十年身不到西湖,把酒临风省故吾。

万里山川发天巧,三朝宫苑富皇都。

溪桥无处寻君复,诗帐令人忆大苏。

尚许萧然尘外客,小舟终日卧冰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年身不到西湖,把酒临风省故吾。
万里山川发天巧,三朝宫苑富皇都。
溪桥无处寻君复,诗帐令人忆大苏。
尚许萧然尘外客,小舟终日卧冰壶。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已经十年未曾到过西湖,今天我在风中把酒而歌,回忆往昔。万里山川的壮丽,是上天的巧妙安排,三朝的宫苑富丽堂皇,令人向往。溪边的桥上再也找不到你的身影,诗的帐篷让我想起大苏(苏轼)。我仍然希望能做一个超然物外的客人,哪怕整日卧在冰冷的小舟上。

注释:

  • 十年:指作者长时间没有去西湖。
  • 把酒临风:面对风景喝酒,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万里山川:指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色。
  • 三朝宫苑:指中国历史上三个朝代的宫殿,强调其富丽。
  • 溪桥:小溪上的桥,象征着与友人的相聚。
  • 大苏:指苏轼,著名的文学家,表示对其怀念。
  • 萧然:形容清静、超然的状态。
  • 冰壶:比喻小舟,暗示舟中极为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应时,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以及人文情怀,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未能亲临西湖之际,表达了他对西湖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寄托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感,尤其是苏轼等人的流派更为影响深远。

诗歌鉴赏:

本诗以“十年身不到西湖”的开头,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引出了接下来的回忆与感慨。诗中通过“把酒临风”描绘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对过去的种种经历进行思索与自我反省。接着,诗人将视野扩展到“万里山川”,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辉煌,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溪桥无处寻君复”的表达,流露出对朋友的无尽思念。这里的“君”指代的可能是一位知己或是已经逝去的友人,诗人借用“诗帐”来引发对大苏的回忆,表现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最后两句则将情感升华,诗人希望能做一个“萧然尘外客”,即使在冰冷的小舟上,也能保持一种清淡自在的心态。这种超脱的境界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淡漠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身不到西湖:十年未能亲自到达西湖,表达了长久的缺憾。
  2. 把酒临风省故吾:在微风中饮酒,追忆往昔,表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豪情。
  3. 万里山川发天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4. 三朝宫苑富皇都:回忆历史上三朝的繁华与富丽,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5. 溪桥无处寻君复:溪边的桥上再也找不到那位朋友,表达了失落与思念。
  6. 诗帐令人忆大苏:提到苏轼,引发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诗人精神的追溯。
  7. 尚许萧然尘外客:希望能够超然物外,远离世俗的纷扰。
  8. 小舟终日卧冰壶:即使在孤独的小舟上,也能安然度日,体现了淡泊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壶”隐喻小舟,生动形象。
  • 对仗:如“万里山川”与“三朝宫苑”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西湖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它既展示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诗意,代表着诗人的故乡情。
  • :象征着豪情与洒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山川:象征着祖国的壮丽,寄托着诗人的爱国情怀。
  • 溪桥: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思念。
  • 小舟:象征着孤独与超脱,是诗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孙应时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万里山川”主要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历史的回忆
    • C. 对友人的思念
  3. “溪桥无处寻君复”中的“君”指代的是谁?

    • A. 朋友
    • B. 爱人
    • C. 亲人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形式上更为简洁,意境上同样充满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文学史》

以上内容全面解析了孙应时的《西湖》,通过各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