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宗皇帝挽词四首 英明如艺祖,慈厚类仁宗。 民隐深忧恻,天骄入益容。 前芳尝北指,鸣镝自回功。 戢动皆时当,居然八政农。
白话文翻译: 英明如同艺祖,慈爱宽厚类似仁宗。 对民间疾苦深感忧虑,天子的威严更加显现。 以前的功绩指向北方,鸣镝自成回响。 行动皆适时,显然是八政中的农政。
注释:
- 英明如艺祖:艺祖指宋太祖赵匡胤,此处比喻高宗皇帝的英明。
- 慈厚类仁宗:仁宗指宋仁宗赵祯,此处比喻高宗皇帝的慈爱宽厚。
- 民隐深忧恻:指高宗皇帝对民间疾苦深感忧虑和同情。
- 天骄入益容:天骄指天子的威严,入益容表示这种威严更加显现。
- 前芳尝北指:前芳指以前的功绩,北指可能指北方的战事或治理。
- 鸣镝自回功:鸣镝是古代的一种箭,此处比喻功绩自成回响。
- 戢动皆时当:戢动指行动,皆时当表示行动皆适时。
- 居然八政农:居然表示显然,八政指古代的八种政务,农指农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大昌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政治和历史,风格庄重,善于用典。这首诗是程大昌为纪念高宗皇帝而作,表达了对高宗皇帝的敬仰和对其政绩的赞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高宗皇帝去世后所作,旨在纪念其生前的英明和慈爱,以及其在政治和农业方面的成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宗皇帝的英明和慈爱的赞美,以及对其政绩的回顾,展现了高宗皇帝的伟大形象。诗中“英明如艺祖,慈厚类仁宗”一句,直接将高宗皇帝与宋太祖和仁宗相比,凸显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仁爱之心。后文通过对高宗皇帝在政治和农业方面的成就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整首诗语言庄重,情感深沉,是对高宗皇帝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英明如艺祖,慈厚类仁宗:这两句直接将高宗皇帝的英明与宋太祖相比,慈爱宽厚与仁宗相比,凸显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仁爱之心。
- 民隐深忧恻,天骄入益容:这两句表达了高宗皇帝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同情,以及其天子的威严更加显现。
- 前芳尝北指,鸣镝自回功:这两句回顾了高宗皇帝以前的功绩,比喻其功绩自成回响。
- 戢动皆时当,居然八政农:这两句描述了高宗皇帝的行动皆适时,显然是八政中的农政,强调其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英明如艺祖”和“慈厚类仁宗”,通过比喻凸显高宗皇帝的特质。
- 拟人:如“鸣镝自回功”,将功绩拟人化,使其具有回响的特性。
- 对仗:如“英明如艺祖,慈厚类仁宗”,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高宗皇帝的英明和慈爱的赞美,以及对其政绩的回顾。通过对比和比喻,诗人展现了高宗皇帝的伟大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意象分析:
- 英明如艺祖:英明的意象,象征高宗皇帝的卓越领导能力。
- 慈厚类仁宗:慈厚的意象,象征高宗皇帝的仁爱之心。
- 民隐深忧恻:忧恻的意象,象征高宗皇帝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 天骄入益容:天骄的意象,象征高宗皇帝的天子威严。
- 前芳尝北指:前芳的意象,象征高宗皇帝以前的功绩。
- 鸣镝自回功:鸣镝的意象,象征功绩自成回响。
- 戢动皆时当:戢动的意象,象征高宗皇帝的适时行动。
- 居然八政农:农的意象,象征高宗皇帝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英明如艺祖”中的“艺祖”指的是谁? A. 宋太祖赵匡胤 B. 宋仁宗赵祯 C. 宋高宗赵构 D. 宋真宗赵恒 答案:A
-
诗中“慈厚类仁宗”中的“仁宗”指的是谁? A. 宋太祖赵匡胤 B. 宋仁宗赵祯 C. 宋高宗赵构 D. 宋真宗赵恒 答案:B
-
诗中“民隐深忧恻”表达了高宗皇帝对什么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A. 民间疾苦 B. 政治腐败 C. 军事失败 D. 经济危机 答案:A
-
诗中“鸣镝自回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
诗中“居然八政农”中的“八政”指的是什么? A. 八种政务 B. 八种军事策略 C. 八种经济政策 D. 八种文化活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史·高宗本纪》:详细记载了高宗皇帝的生平和政绩,可与这首诗对照阅读。
- 《宋诗纪事》: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从中找到更多关于高宗皇帝的诗作。
诗词对比:
- 《高宗皇帝挽词四首》与《仁宗皇帝挽词四首》:两者都是对宋代皇帝的挽词,但侧重点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 《高宗皇帝挽词四首》与《太祖皇帝挽词四首》:两者都是对宋代皇帝的挽词,但所表达的情感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历史,包括高宗皇帝的生平和政绩。
- 《宋诗纪事》: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从中找到更多关于高宗皇帝的诗作。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包括诗歌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