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缓辔徐驱》
时间: 2025-01-01 09:44: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缓辔徐驱
作者:刘过 〔宋代〕
缓辔徐驱,儿童聚欢,神仙画图。
正芹塘雨过,泥融路软,金莲自策,小小蓝舆。
傍柳题诗,穿花劝酒,嗅蕊攀条得自如。
经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
清泉怪石盘纡。信风景江淮各异殊。
记东坡赋就,沙笼素壁,西山句好,帘卷晴珠。
白玉堂深,黄金印大,无此文君载後车。
挥毫罢,看淋漓雪壁,真草行书。
白话文翻译:
缓缓地驾驭着马车,徐徐地行驶,儿童们欢聚一堂,宛如神仙所绘的画面。
此时正是雨后芹塘,泥土湿润,路面柔软,小巧的蓝色轿子轻轻摇晃。
在柳树旁题写诗句,穿花劝酒,嗅着花蕊,攀着树枝,心情自如。
经过的地方,苍松夹道,根本不需要呼唤。
清泉与怪石蜿蜒而过,江淮的风景各具特色。
记得东坡所作的赋,沙地上白墙素壁,西山的诗句佳美,帘子卷起透出晴天的珠光。
白玉堂深处,黄金印章巨大,哪里有这样的文君来载着车子呢?
挥笔写完,看那淋漓的雪白墙壁,真草行书。
注释:
- 缓辔徐驱:缓慢地拉着马的缰绳,慢慢地行驶。
- 金莲:指代轿子。
- 傍柳:在柳树旁边。
- 信风景江淮各异殊:确实江淮的景色各有不同。
- 文君:指的是古代的才女,典出《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季才,号天池,北宋末年人,出身于士人家庭,因其才华横溢而闻名。刘过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生活情趣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描绘了春日的美好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闲适。
诗歌鉴赏:
《沁园春·缓辔徐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景象与诗人悠闲的心境。首句“缓辔徐驱”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温和的节奏,缓慢的行驶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儿童的欢笑声增添了生机。紧接着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金莲自策,小小蓝舆”展现了轻快的出行方式,给人一种轻松的旅行体验。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傍柳题诗,穿花劝酒,嗅蕊攀条得自如”,展现了悠闲的生活情趣,诗人不仅在享受自然之美,还与友人一同品酒作诗,这样的场景令人向往,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诗的后段则通过“白玉堂深,黄金印大,无此文君载後车”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尊重,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展现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非常和谐,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缓辔徐驱: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轻松的氛围。
- 儿童聚欢:儿童的欢声笑语让场景充满生气。
- 神仙画图:将眼前的美景与神仙所画的图画相提并论,夸张其美。
- 正芹塘雨过: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新气息。
- 泥融路软:雨后路面柔软,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金莲自策,小小蓝舆:细腻地描绘出小轿子,体现出轻松的出行。
- 傍柳题诗:在柳树旁边作诗,显得文人雅士风范。
- 穿花劝酒:朋友间的欢聚与饮酒,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嗅蕊攀条得自如:展现出与自然亲近的舒适感。
- 经行处,有苍松夹道:自然景物的衬托,更显幽静。
- 清泉怪石盘纡:自然景观的奇美,流动的泉水与怪石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 信风景江淮各异殊:强调了江淮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
- 记东坡赋就,沙笼素壁:提及著名文人,表达对文化的敬仰。
- 西山句好,帘卷晴珠:通过诗句展现自然的美好与文化的熏陶。
- 白玉堂深,黄金印大:描述文人雅士的居所与文化象征。
- 挥毫罢,看淋漓雪壁,真草行书:表达了诗人创作后的心情与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儿童的欢声比作神仙画图,增添了意境。
- 对仗:如“嗅蕊攀条得自如”,运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拟人:通过“经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让自然景物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流露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儿童:象征着天真与欢乐。
- 柳:常象征柔情与春意。
- 金莲:象征轻快与优雅的出行。
- 苍松:象征坚韧与长青的精神。
- 清泉怪石:象征自然的奇美与多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柳树
B. 苍松
C. 清泉
D. 以上都有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 A. 描写春雨
B. 描写儿童的欢笑
C. 描写出行的轻松
D. 以上都有 -
“文君”在诗中指谁? A. 苏东坡
B. 才女
C. 诗人自己
D. 书法家
答案:
- D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王维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江雪》 - 柳宗元: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显孤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以春天的生机与温暖为主题,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