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06 10:0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醉听儿童歌出塞,相看书剑昂藏。
北陲门户九边疆。当年怜竹垞,归去负诗囊。
老访幽燕惭壮句,重来试历冰霜。
天风吹过雁行行。黄金台上月,酒面比人黄。
白话文翻译:
我醉意朦胧地听着儿童在边塞唱歌,和朋友们一起高举书剑,意气风发。
北方的边陲是国门,守卫着九个边疆。往年我曾怜惜那竹林的清幽,如今归来却背负着诗囊。
我老了,回到幽燕却为自己的词句感到羞愧,重来这里试着经历风雪的考验。
天风吹拂,雁阵排成行。黄金台上明月如水,酒面浑黄如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听:在醉意中倾听。
- 儿童歌出塞:儿童在边塞唱歌。
- 书剑昂藏:手握书卷和剑,意气昂扬。
- 竹垞:竹林。
- 负诗囊:背负着诗书。
- 老访幽燕:年老时重回幽燕。
- 惭壮句:为自己的豪壮诗句感到羞愧。
- 历冰霜:经历严酷的考验。
- 天风:天空的风。
- 黄金台:指高台,可能是指名胜。
- 酒面比人黄:酒的颜色比人的皮肤还要黄。
典故解析:
- 幽燕:古代指今河北及周边地区,历史上是文人雅士寄情的地方。
- 黄金台:可能指代酒楼或名胜,象征着高洁的情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74-1925),近现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曾参与辛亥革命,致力于文化复兴。他的诗词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风格清新而又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顾,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夏承焘的一首颇具抒情性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情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往昔的追忆。开篇即以“醉听儿童歌出塞”引入,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宁静与纯真。此处的“儿童”代表了希望和未来,而“醉”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沉醉于美好的回忆中。
接着,诗人提到“书剑昂藏”,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与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北陲门户九边疆”则提醒着读者战乱的历史与地理的压迫感。诗人在此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时代的动荡。
“当年怜竹垞,归去负诗囊”则透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理想未竟的遗憾,诗人以竹林象征清幽与高洁,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后面的“老访幽燕惭壮句”则是一种自我反省,年岁已高,回到曾经的地方,却为自己的豪情壮志感到羞愧,显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听儿童歌出塞:在醉意中听到儿童在边塞的歌声,表现出一种轻松与快乐的心情。
- 相看书剑昂藏:与友人一起高举书和剑,意气风发,象征着年轻时的豪情与理想。
- 北陲门户九边疆:描绘了北方边疆的广阔与重要,暗含对国家的忧虑。
- 当年怜竹垞,归去负诗囊:怀念过去的竹林生活,表达对理想未竟的遗憾。
- 老访幽燕惭壮句:年老时重返幽燕,因自己未能成就的豪情感到羞愧。
- 重来试历冰霜:重新面对生活的考验,表现出坚韧与不屈。
- 天风吹过雁行行:描绘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情感。
- 黄金台上月,酒面比人黄:在明月下饮酒,感叹酒色的浑黄,象征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面比人黄”,通过比喻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醉听儿童歌出塞,相看书剑昂藏”,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天风吹过”,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表达的代入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对理想未尽的遗憾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通过自然与人事的结合,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儿童:象征希望与纯真。
- 书剑:象征理想与追求。
- 竹垞:象征清幽与高洁的情感。
- 冰霜:象征生活的艰辛与考验。
- 黄金台:象征着名胜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儿童”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过去的记忆
- C. 现实的困境
-
“书剑昂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失落
- B. 意气风发
- C. 忧伤
-
诗人在“老访幽燕惭壮句”中感到羞愧的原因是?
- A. 自己年纪大了
- B. 无法达到理想
- C. 诗句不够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夏承焘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夏承焘更多地表现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诗词鉴赏》
- 《夏承焘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