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九之八)》

时间: 2025-01-06 10:46:03

夜静黄云承宝袜,九疑人到羊家。

蕊宫仙曲送流霞。

东陵分玉井,远胜隔荷花。

绰约旗亭沾一笑,众惊食枣如瓜。

画桥烟柳忽翻鸦。

醉鬟倾绿醑,参月共横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九之八) 夜静黄云承宝袜,九疑人到羊家。 蕊宫仙曲送流霞。东陵分玉井,远胜隔荷花。 绰约旗亭沾一笑,众惊食枣如瓜。 画桥烟柳忽翻鸦。醉鬟倾绿醑,参月共横斜。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黄云承载着宝袜,九疑山的神仙来到了羊家。蕊宫里的仙曲送走流动的晚霞。东陵的玉井水,远胜过隔着荷花的美景。旗亭下她轻轻一笑,众人惊呆了,吃枣的样子像吃瓜。画桥边烟柳间,忽然飞来乌鸦。醉酒的发髻倾斜,手中斟着绿酒,月影斜斜地与她同醉。

注释:

  • :承载、托起。
  • 九疑:指九疑山,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蕊宫:旧时指的是神仙的居所,常用来形容仙境。
  • 东陵:指东面的山丘,象征美好的地方。
  • 绰约:形容女子姿态轻盈、优雅。
  • 画桥:形容桥的美丽,常与柳树相伴。
  • 绿醑:指绿色的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肃,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临江仙》创作于宋代,背景是诗人经过九疑山时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神仙传说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清幽的夜色和绚丽的晚霞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场景。开头部分描绘了宁静的夜晚,黄云仿佛承载着宝袜,暗示着一种神秘的美感与梦幻的体验。接着,提到九疑山的神仙来到羊家,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仙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蕊宫的仙曲、东陵的玉井等,交织出一个美丽的仙境画面。

在表现人物情感上,诗人通过“众惊食枣如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对美的惊叹与赞美。而“画桥烟柳忽翻鸦”的意象,则带来了一丝恍惚与惊喜,打破了宁静的氛围,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一句“醉鬟倾绿醑,参月共横斜”,将醉酒的女子与月亮相提并论,展现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静黄云承宝袜”:夜晚宁静,黄云像是承载着美丽的宝袜,暗含神秘感和轻盈。
    • “九疑人到羊家”:神仙来到人间,显得不可思议,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
    • “蕊宫仙曲送流霞”:仙曲如同晚霞般流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东陵分玉井,远胜隔荷花”:玉井的美丽超越了荷花,突出东陵的优雅。
    • “绰约旗亭沾一笑”:女子轻巧的动作与微笑,令人心动。
    • “众惊食枣如瓜”:众人对美的惊叹,体现人们的朴素情感。
    • “画桥烟柳忽翻鸦”:画面变幻,生动而富有诗意。
    • “醉鬟倾绿醑,参月共横斜”:展现了醉酒的女子与月亮的相映成趣,情感丰富。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黄云承宝袜”暗示轻盈与美好;“众惊食枣如瓜”则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仙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神秘的探索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黄云:象征梦幻与神秘。
  • 九疑:代表理想中的仙境。
  • 蕊宫: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东陵:美好与安宁的象征。
  • 画桥:美丽与和谐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疑”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 B. 河 C. 城市
    答案:A

  2. “醉鬟倾绿醑”形容的是哪种状态? A. 清醒 B. 醉酒 C. 忧伤
    答案:B

  3. 诗中哪个意象与月亮相关? A. 黄云 B. 画桥 C. 参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展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思念,在意境上更为细腻,而邓肃的作品则更显得豪放与梦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